八月的中卫大地,处处欣欣向荣,充满丰收的希望。
走进生态移民示范园区——沙坡头区常乐镇康乐村,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过去的康乐村,到处是山峁、遍地是沟坎,都说康乐的山地里种不出“光阴”,但现如今的康乐,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新景象——刚进村庄,只见纵横交织的小康路,还有一排排、一幢幢高低错落的红色砖瓦房,让人眼前一亮。
康乐村是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村,10多年过去了,4000多个日夜流转,他们在康乐村扎根、生长、奋斗、蝶变。目前,村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新时代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号角在这里吹响。
说起康乐村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村上的肉牛养殖产业可算是“当家花旦”。
“肉牛养殖带动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目前,养殖园区牛存栏1300头,计划今年肉牛存栏量达到1700头。”沙坡头区常乐镇康乐村驻村第一书记高晓听说,2020年,康乐村通过争取600余万元项目资金建设了肉牛养殖场,以“支部合作社+养殖小组+养殖户”的肉牛养殖模式,鼓励村民接受出户入园的养殖思路,不断促进移民区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而这只是我市强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中卫,牛养殖、特色农业、加工业等一二三产业在广阔的农村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底气更足。
走进沙坡头区东园镇白桥村,村内建筑均是白墙红瓦,村道两旁种植着各色花卉绿植,一派生机勃勃。不只是白桥村,在中卫,无数村庄从曾经的其貌不扬到如今的颜值刷新,一个个村庄的华丽转身,正是我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截至6月,全市累计建设美丽小城镇28个、美丽宜居村庄132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551个,创建自治区级以上文明村镇7个、文明村31个,开展各类宣传和观摩评比活动30多场次。
精神文明是一个乡村的灵魂。美丽乡村不仅要产业兴,风光美,还要“内外兼修”,有丰富的精神内核。
8月22日,2023年海原县第二届“礼约鹊桥 情定南华”移风易俗青年集体婚礼暨婚俗展览会在海原县人民广场举行,10对新人用实际行动引领移风易俗婚事简办新风尚。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集体婚礼,让我们体验了不一样的婚礼。希望广大适龄青年能积极响应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事新办,能为我们海原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活动结束后,新郎李进龙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我市充分整合全民健身中心、雷锋纪念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资源。仅沙坡头区就有11个乡镇、198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19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器材、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当下,在全市乡村听到最多的是“发展”话题,看到最多的是“实干”场景。也正基于此,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中卫大地上加速展开。
美丽新农村
移风易俗青年集体婚礼 全媒体记者 范本哲 马彦军 摄
家门口就业
采摘枸杞忙 全媒体记者 张秀 摄
休闲农业走俏 全媒体记者 张秀 摄
西红柿成熟了 全媒体记者 张秀 摄
外运的硒砂瓜
长势喜人的吊瓜
念“牛”经 挣“牛”钱
广袤田野一派丰收景象 全媒体记者 张秀 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