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互联网+”守护群众健康

2023-09-15 来源:中卫日报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回家后还是要坚持饮食清淡,保持心情平和,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近日,家住沙坡头区常乐镇马路滩村的村民周海在市人民医院复查时,医生细心叮嘱。

周海自去年12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一直坚持定期复查。

“这次能捡回一条命,多亏市医院联系及时,争取了救治时间。”谈及此事,周海感慨不已地说。

原来,今年52岁的周海血压血脂一直偏高,为了便利,周海平常都会去村卫生室做些基础检查。去年12月10日一大早,周海感到头晕、胸闷、气喘,赶紧到村卫生室测量血压、做心电图。心电图数据传输到市人民医院远程中心后,值班医生诊断为心脏梗塞,需要立即进行救治。随后,市人民医院联系到周海,将其收治入院,并开展了心脏支架手术。得到有效、及时救治后的他,4天就出院了。

而这,只是中卫市建设分级诊疗秩序,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呵护群众健康的其中一幕。

近年来,中卫市持续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例讨论等远程医疗服务,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服务模式,实现了市域内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29.8万例,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

“互联网+”技术在骨科也有新的表现。“3D打印是我们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一项重要成果,针对顽固性骨科手术,我们借用CT扫描把人体骨骼架构在计算机里重建,通过3D技术打印出等比例模型,使医生在手术前就能验证手术可行性及难点、重点,更好地辅助手术。”市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生谢浩说。

8月25日早上8点,在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诊室外,坐满了前来检查的孕妇。二胎准妈妈刘佳鑫坐在椅子上,听到叫号系统提示5号患者就诊,感慨地说:“手机挂号太方便了,产检用时也比以前短了。”刘佳鑫说。

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王军萍介绍说,近年来,市妇幼保健院借助中卫公立医院改革东风,建设智慧医院,提高检查治疗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推出扫描就诊二维码,实现院内统一支付、统一对账、检验排队叫号、优生线上预约等功能,积极推广应用电子健康码、电子母子健康手册,实现就医“一码通用”。同时,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同时满足管理、业务、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信息系统,形成生命周期管理一站式服务,全力为我市妇幼保健工作保驾护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服务带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统筹谋划实施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项目9个,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门诊、住院、服务等各个环节。

截至目前,已建成智能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县域医共体”平台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各业务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利用车载远程诊疗设备开展智能公共卫生服务,拓展服务内涵,推动基层卫生信息“只录一次”,完成线上签续约24.93万人,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慢性病随访等服务521万余人次。借助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标准化“互联网+”预防接种门诊已全覆盖,实现疫苗接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5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智医助理”有效破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


①专家联合会诊

②家庭签约医生上门服务

③医生展示3D打印模型

护士通过移动护理车为病人换药

医生远程下医嘱

患者(家属)通过自助机打印诊疗报告单

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