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我市坚持常态化“四查四补”机制,通过边查边纠、边查边治、立行立改、即知即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脱贫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
“查损补失”弥补灾害损失。沙坡头区永康镇党家水村今年7月底遭遇短时强降水,伴有冰雹极端天气,造成部分硒砂瓜绝收减产,永康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及时开展因灾受损核验、保险理赔、临时救助等,共计救助农户145户,救助金额83.48万元,并积极联系各帮扶单位、社会力量销售因灾受损西瓜447吨,挽回损失35.7万元。海原县今年春播后天气持续干旱,造成小麦减产,相关部门及时兑付小麦种植补贴,稳定农民收入。
“查漏补缺”兜住防返贫底线。中宁县白马乡某户夫妻二人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收入薄弱,经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核实研判后将该户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并利用乡村公益岗解决其劳动力弱收入薄的问题。海原县核实发现部分农户因大病、因意外事故、因灾等符合监测对象纳入条件,及时履行相关程序纳入监测。
“查短补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宁县红梧村排查发现部分道路无照明设施,影响群众夜间出行,且常住户居住分散,垃圾转运箱数量不足,村庄环境卫生差。问题上报后,县住建部门积极行动,为红梧村安装路灯100盏,购买20个垃圾箱,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问题,提升村庄环境卫生。沙坡头区柔远镇镇靖村残疾、孤寡老人做饭不方便,用煤用电存在安全隐患,镇靖村村“两委”积极协调,已完成老年饭桌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难心事”。
“查弱补强”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沙坡头区宣和镇海和村发现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收入以资产性收入为主,来源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决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党员+农户”的方式,成立海和村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村庄空地新建肉羊养殖园区,投资1618.64万元,设计养殖规模4000只,引导肉羊养殖户“出村入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这些问题的排查解决只是“四查四补”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共排查发现问题1893条,立行立改销号1409条,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