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重点工作
一、2021年度工作总结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安排部署,紧盯各项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积极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及困难问题,在力促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狠抓能耗“双控”和“两高”企业整治,全年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强监测,保存量,工业实现平稳增长。面对市场需求不稳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不利因素,坚持对重点产品价格、产量、电力消耗等实行日监测、月分析制度,密切关注重点指标变化,全力保障要素供应,及时做好协调服务,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左右,较上年底提高4个百分点。精准有效落实政策,争取26家企业纳入新一轮优势产业电价补贴范围,全年为企业节省成本1.34亿元。
(二)盯项目,扩增量,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加强项目招引、落地开工、竣工试产、达产达效等各环节的链式服务,朗力硫化黑等2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预计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左右,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左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与吉利(控股)集团公司、江苏苏化集团、浙江中晶科技等进行了投资项目对接,伟力得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明阳智慧能源产业园等项目成功落地并加快建设。组织编制了《中卫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奠定基础。
(三)抓产业,促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紧盯自治区九大产业和我市六大产业,全面落实“四大改造”提升行动,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新材料、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遍地开花,不断延链补链壮链。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宁钢炼铁高炉升级改造、科豪陶瓷高品质陶瓷大板等项目建成投产,传统产业技改面达98%以上,预计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2.9%。
(四)勇创新,提质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云天中卫”建设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智能改造投入力度,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全通枸杞、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金硅信息成为自治区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企业。深化智能改造行动,全面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新增自治区数字化车间2个、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1个、“5G+工业互联网”建设试点3个,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44.6%,全市工业智能化综合评价水平位居全区五市第二。强化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新入规工业企业24家。
(五)降能耗,优结构,力促产业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工业能耗监管,强化能耗“双控”分析预测,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监察,有效控制能源消费量过快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左右。全面排查“两高”工业项目49个,分类进行处置。推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7家,绿色供应链1个。加快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8.9%,超过年度目标任务14.9个百分点。
(六)强服务,惠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力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项目资金,累计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1.2亿元。围绕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先后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8次,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用好宁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68),结合“专精特新”企业网上板块,组织40余家企业完成了注册,发布核心产品信息108条、产业(产品)供需对接信息43条,为企业提供“全、快、准、优”的政策信息服务,实现手指动一动,服务送上门。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及功能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13项攻坚任务有序进行,加强民爆行业监管,组织民爆行业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14家次,共排查隐患问题28个,全部督促整改完毕,监管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021年我市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受原材料上涨和能耗“双控”、限电等政策影响,一些企业未满负荷生产,且新投产项目少,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不足,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任务难度较大。同时受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国内需求收缩等压力影响,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二是受国内外大环境、融资、用地、产业结构调整、能耗约束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储备落地项目不多,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一些调结构、“高、精、新”的项目落地少。三是虽然通过积极努力,工业能耗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近几年轻重工业占比一直在5:95左右徘徊,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占比、高耗能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业链条不畅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力度还不大。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第五次党代会、市“两会”精神,进一步克服疫情和“能耗”双控带来的压力,坚持稳中有进、稳字当头,紧盯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的目标任务,围绕建设“一区四基地”(自治区新兴产业创新实验区、全球最大的金属锰生产研发基地、国家重要的冶金炉料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铝基材料研发应用示范基地),抢抓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机遇,聚焦新材料、精细化工和冶金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促增长、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强服务上下功夫,力促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一)纾困解难促工业平稳增长。紧盯工业增长目标,前移监测预警关口,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冶金制造、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和监测力度,全力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确保企业正常平稳运行,力争宁钢、瑞泰等重点企业进一步释放产能,为全年工业稳增长“助力加油”。围绕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促转型升级、抓绿色发展4项任务,继续落实好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采取“一企一策”“一对一”的方式,及时梳理发现企业苗头性和已经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及时解决,力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同时,鼓励铁合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探索资源整合,以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抱团取暖”、降本增效,不断拓宽市场、提高竞争力。积极与统计部门对接,重点紧盯储备的110家小升规企业和新投产企业,提前对接,确保及时入库升规,为稳增长贡献力量。
(二)多管齐下集中精力抓项目。围绕打造“一区四基地”,积极做好项目落地建设跟踪服务,力促谋划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开工项目建成、建成项目投产。以打造新兴产业创新试验区为抓手,力促瑞泰尼龙66项目一期尽快投产,锦宁巨科年产20万吨再生铝合金和宁创新材料年产30万吨再生铝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打造全球最大的金属锰生产研发基地和铝基材料研发应用示范基地。围绕逐步打造西北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冶金炉料生产基地,深入实施“四大改造”行动,加快推进钢铁、铁合金、化工等传统工业改进关键工艺和优化产品结构,力促宁钢集团产业链填平补齐、宇光焦煤联产、朗利硫化黑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全力推进伟力得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明阳智慧能源产业园、协鑫单晶炉升级改造、中晶半导体扩能等项目加快建设进程。同时,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助力企业落地见效,努力实现“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补充一批”的良性循环,为“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三)推动工业绿色高效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区、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自治区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环保理念,严把项目准入关口,正确处理发展与“两高”的辩证关系,有效遏制“两高”项目发展势头。大力推进工业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三元中泰、银河冶炼硅铁矿热炉余热发电等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支持宁创新材料碳素区域预培阳极提质、精铝电解槽等项目实施技改。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生态园区、绿色工厂”建设,组织重点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创建,着力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四)推进创新驱动促新旧转换。持续落实“四大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一对一”巡诊,大力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不断提升企业创造创新能力。争取新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机器人推广应用企业2家,培育工业产业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2个以上。持续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内生动力。争取新培育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左右,“专精特新”示范企业5家左右。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探索环境管家、产业共生、第三方环境服务等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园区、绿色工厂。
(五)优化营商环境促健康发展。认真梳理中央和区、市各项惠企政策以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持续推进民营企业账款清欠、企业减负、融资贷款等工作,在争取项目资金上下功夫,有效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助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协调解决重点项目用水、用能等要素保障问题,确保“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投资流动。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工作要求,深入查找在责任落实、管理制度、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企业需要出发,一对一梳理解决阻碍项目落地和制约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断点、痛点、堵点,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紧抓育才引才两大环节,切实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工业企业水平。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1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