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卫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长者专区 无障碍浏览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走进中卫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网上办事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助推公务用车保障方式创新

——中卫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务用车保障方式创新案例

发表日期: 2022-07-22 作者: 来源: 中卫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自公务用车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卫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根据国管局“一体两翼”目标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理念,紧盯公务用车标准化管理,在健全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上求创新;在凸显地方特色和普遍适用原则上找突破,稳步推进中卫市公务用车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了公务用车办公场所区域化、调度管理信息化、统计分析自动化、出行方式多样化、群众监督透明化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一、主要做法

(一)纳入“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将公务用车标准化试点纳入“一把手”工程,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研究,梳理工作规范和流程,凝练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细化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措施,压实责任,挖掘公务用车保障服务工作潜能,积极与院校和第三方社会化企业合作,引进专业的标准化工程师指导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从学习研读、对照梳理、修订完善、试行验证、持续改进到形成标准。

(二)构筑“三大体系”,着重夯实保障基础。中卫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凸显地方特色和普遍适用原则,突出实践、实操、实效,高点定位,科学谋划,高标准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具有中卫地方特色的公务用车标准体系。一是构建了参改部门(单位)应急公务用车服务保障体系;二是构建了参改部门(单位)一般公务用车社会化租赁服务保障体系;三是构建了“公务用车+高铁+社会化租赁”的跨区域出行保障体系。通过标准化试点,“三大体系”建立了“快速响应、节约高效、安全文明、服务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三)创新“保障方式”,立足提升保障质量。主动适应新情况,坚持市场化、规范化、便捷化、节约化方向,创新公务交通分类保障方式,采取分段保障方式,引入城际高铁和社会化服务,探索“公务用车+高铁+社会化租赁”的跨区域出行模式。跨区域出行模式以参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为服务保障对象,按照市区到高铁站由公车平台提供接(送)站服务保障,高铁出行,到目的地后由第三方社会化车辆提供用车保障的三段用车服务保障模式。通过“三段式”保障模式,有效缓解了公车平台公务用车数量少、任务重的突出矛盾,较大幅度压缩了公务用车保障成本、提升了公务用车集约化水平。

二、取得成效

(一)构筑了立体式监督考评机制。建立了日抽查、月考评、季度通报、半年考核的公务车辆保障服务监测工作机制,印制了《中卫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务用车随车本》《司勤人员评价反馈表》。以车辆卫生检查评比、乘车人员满意度测评、末位约谈为抓手,以规范仪容仪表、提升专业技能、强化安全保密意识为目标,对全体司勤人员系统化,长效化的培训与考核,加快了“快速响应、节约高效、安全文明、服务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公务用车保障效率,获得了服务对象一致好评,为车改后市本级参改部门(单位)应急出行、重大或集体公务活动、跨区域调研检查、抢险救灾等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推进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结合中卫市公务用车数量较多、管理集中优势,将公务用车信息化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公务用车管理经验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智能定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全区“一张网”,打造了融办公、培训、调度、结算等为一体的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实行车辆维修、保养、加油等全流程记录和全过程追踪管理,实现了公务用车办公场所区域化、调度管理信息化、统计分析自动化,整合了公务用车全生命周期数据分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信息化管理规范。

(三)有效降低了公务用车运行成本。试点建设以来,坚持市场化、规范化、便捷化、节约化工作方向,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大力倡导全市领导干部绿色出行,主动选择乘坐城际列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公务出行,“公务用车+高铁+社会化租赁”的跨区域出行模式,实现了公务用车集中集约管理和跨部门跨区域调度,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机关运行成本,运行一年后差旅费、公里数、总油耗同比分别下降13%、13.5%、13.55%,解决了公务用车保障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主办:中卫市人民政府

承办: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地址:中卫市行政中心 邮编:755000 网站标识码:6405000006 备案:宁ICP备06001162号-1 宁公网安备640502020000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