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40501005/2022-00090 | 文号 | 生成日期 | 2021年12月30日 | |
---|---|---|---|---|---|
发布机构 | 市科学技术局 | 责任部门 | 市科学技术局 | 有效性 | 有效 |
一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助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为目标,紧盯自治区下达我市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敢于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
(一)狠抓科技创新投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把提升企业R&D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地开展R&D统计业务归集指导工作,帮助企业归集研发费用。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区、重点企业现场督导,做到应统尽统。地方科技创新后补助资金到位率达100%。启动实施了中卫市规上企业R&D项目,共计立项32个,支持资金1320万元,撬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8178万元,新增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8家。2020年我市R&D经费投入为6.91亿元,较上年增加1.48亿元,增长27.3%,增幅居全区第一。R&D经费投入强度为1.57%,较上年增长0.3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区第一。R&D经费投入和强度均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6.44亿元和1.44%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认真实施科技项目,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围绕云计算和大数据、冶金制造和精细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功能农业等全市主导产业布局谋篇,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认真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及时向项目承担企业拨付了项目资金,持续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企业项目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全市争取自治区各类项目113个(其中市本级44个),争取项目资金高于全区五市平均水平。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今年我市共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级4个,三等奖2个,登记科技成果28个,登记技术合同11442万元。
(三)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特色产业高端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打好“政策拉动、服务推动、项目驱动、典型带动、市县联动”组合拳,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培育成为科技型企业。全市新增宁钢集团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增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7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9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全市各类科技型企业达372家。新认定宁夏光伏材料(中宁)技术创新中心等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15家,中宁工业园区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顺利通过科技部综合评估。指导中宁县积极申报创建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编制了《自治区农业(枸杞)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正待自治区政府批复。
(四)提高创新服务水平,打造风生水起创新生态。编制完成了《中卫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制定了《中卫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方案(2021-2025)》。认真落实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改革,简化各类项目报表资料,减少对科研过程的干预。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善了科技型企业信息库,启动实施了“企业大走访”活动,先后对全市100多家企业开展“面对面”辅导和“点对点”服务。举办中卫市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训班4期。认真组织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银行杯”宁夏创新创业大赛,由我市选派的4支参赛队伍荣获成长组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积极推进“宁科贷”工作,今年以来为15家企业发放贷款3975万元,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了中卫市科普基地认定工作,中卫沙漠博物馆等8个科普基地命名为中卫市科普基地。
(五)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精准对接区外创新资源。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宁夏大学举办了2021云天大会·信息技术与信息材料领域重大颠覆性技术高峰论坛,邀请陆军、俞大鹏等6名院士、9名“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国家千人”教授、30余名信息领域杰出专家代表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建言把脉。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夏)绿色食品、现代枸杞产业技术需求专场对接会,多家企业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东部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柔性引进兰州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团队10个,其中,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枸杞精深加工升级系列产品研发创新团队”等6个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获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
(六)加强县域科技创新,助推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制定印发了《中卫市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卫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方案》《中卫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方案》《中卫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方案》及《中卫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方案》,强化了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指导两县一区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和创业服务能力。截至目前,我市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494名。中宁县举办了枸杞产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会和第一届技术需求对接会,签订技术研发意向协议14个。海原县示范推广肉牛“一年一胎”高效繁殖综合配套技术和马铃薯“施肥、起垄、播种、覆膜”四位一体膜上覆土技术,引进小杂粮新品种5个,促进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市缺少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二是县区科技创新总体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三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目前全市有规上工业企业173家,其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企业占30%,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较少,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申报方面能力仍显不足。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卫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主要实施好“四大提升”行动。
一是实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提升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抓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归集工作,确保202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8.16亿元,投入强度达到1.7%。
二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通过差异化政策扶持,引导人才、项目、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2022年全市认定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小巨人企业2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
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行动。围绕我市六大产业积极打造创新资源配置优、联合创新能力强、开放服务水平高的科技创新平台,力争2022年培育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技术创新中心10家,自治区农业(枸杞)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
四是实施科技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聚焦枸杞、肉牛、奶牛、葡萄酒、区域特色农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集成应用。大力推进“宁科贷”工作,为企业发放贷款2500万元。认真做好技术合同交易登记工作,力争2022年度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25亿元,登记科技成果25个。中卫工业园区争创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地址:中卫市行政中心
邮编:755000
网站标识码:6405000006
备案:宁ICP备06001162号-1
宁公网安备64050202000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