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民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信息

用好“三面镜子”为困难群众办实事

2022-04-24 来源:中卫市民政局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今年以来,市民政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真正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好“显微镜”精准识别困难群众

精准认定建立了多部门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依托宁夏民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结合人工核查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为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确保救助对象准确、高效、公正认定。一季度,全市开展低保等受托核对4.17万人次。

精准施策开展了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摸排重点人群,落细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农村低保精准度对低保等救助领域的4006条疑似数据线索,督导县、乡认真核查核实中宁县联合纪委、财政、审计开展了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专项审计工作;海原县扎实开展了救助保障领域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

精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每月提高到110元、120元;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工作,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市新增残疾人两项补贴6420人次,停发残疾人“两项补贴”3155人次。为全市1206名儿童发放津贴339.12万元,确保了孤儿待遇及时得到落实。

用好“多棱镜”救助服务更加便捷

建立监测机制。规范救助办理流程,结合数据比对、入户核查、定期复核等机制,加强对3910名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低收入人口进行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一季度,新增低保1112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分别纳入农村低保568人、462人、558人,确保应保尽保、及时救助。

优化办事程序。乡(村民服务大厅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依托便民投诉电话,及时转办、交办群众提出的救助诉求,及时解决、落实,必要时开展信访听证,形成高效协同机制;科学调整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等审核审批程序,对没有争议的救助申请,不再进行民主评议。

增强救助时效。优化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对于急难型对象,规定民政部门可“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对于支出型对象,按照审核审批程序办理;对于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审批,采取“跟进救助”“一次审批、分次发放”等方式,增强救助时效性。一季度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9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417,确保了困难群众救助及时有效。

用好“广角镜”将暖心服务体现到救助工作中

加强资金监管。推进民政惠民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落实,不断规范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工作实效。对区审计厅反馈的465条疑点信息,经县、乡认真复查核实,违规享受救助的人员全部停发,追回违规资金17.43万元。目前,全市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034万元。其中:城乡低保8.76万人发放资金8691万元;高龄津贴0.79万人发放资金696万元;特困供养0.19万人发放资金367万元;临时救助0.68万人发放资金89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05万人次发放资金1386万元。

完善主动发现机制。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动员民政系统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举措。指导村(社区)开展日常走访,及时上报有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实现社会救助从“被动申请”向“主动发现”转变。

探索其他帮扶机制。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投入138.5万元启动第8届社区公益创投项目,购买23项服务,帮助老人、困境儿童解决助餐,看病等生活难题。继续实施“抚康计划”“福彩圆梦·助学工程”“明天计划”等项目,将两县一区5名符合入院条件的16岁残疾儿童纳入儿童福利院免费进行抚育康复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