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卫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长者专区 无障碍浏览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走进中卫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网上办事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640501017/2019-00064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年08月26日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部门 市农业农村局 有效性 有效

郑海明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海原县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海原县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小杂粮具有生育期短、抗旱耐瘠、管理粗放、产量稳定、耐储藏等特点,适宜在干旱的海原地区种植。为了推进海原县小杂粮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富民战略,2019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小杂粮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海原县小杂粮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为充分发挥小杂粮特色产业资源优势,把海原县打造成小杂粮产业大县,海原县政府提出“一主三特+X”(X即小杂粮及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将小杂粮产业确定为助推脱贫富民的支柱产业。海原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小杂粮产业发展基础上,从小杂粮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研究制定小杂粮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小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加大投入,打造小杂粮产业带及示范基地
    海原县在科技扶贫项目和农业重点项目的支撑下,一是以糜子、谷子、油菜、荞麦、黑大豆适宜区为主,建设4条小杂粮产业带(红羊乡、关庄乡、树台乡以油菜、荞麦、黑大豆为主;甘盐池、西安镇、海城镇、史店乡、曹洼乡、九彩乡、李俊乡以油菜、荞麦、糜子、黑大豆等为主;关桥乡、贾塘乡、郑旗乡、三河镇以谷子、糜子、荞麦等为主带;甘城乡、高崖乡、李旺镇、七营镇以谷子、糜子、荞麦等为主);二是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按照“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新模式”四新要求,建设6个千亩以上科技示范园区;三是建设小杂粮引种示范基地3个,其中糜子引种示范基地500亩,品种为固糜21号;谷子引种示范基地500亩,品种为张杂谷13号;荞麦引种示范基地500亩,品种为西农9978;四是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扶贫生态休闲农业,强化农事体验,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多业态,带动贫困户致富。共建设建设“七彩梯田”观光园带5个。五是建设富硒小杂粮示范园区,面积500亩,按照“五统一”要求生产,优质优价收购。
    三、科技引领,推广小杂粮新品种新技术
    引进糜子、谷子、荞麦、油菜等新品种16个,谷子主要以晋谷21号、晋谷40号、陇谷11号、陇谷13号、张杂谷13号等为主;糜子主要以固糜21号、宁糜14号、晋黍9号等为主;油菜主要以青杂5号、青杂7号、青杂11号为主;荞麦主要以西农9976、西农9978、信农1号、苦荞等为主;黑大豆主要以青仁乌豆为主。推广全程机械化、旱作节水(糜谷主要以渗水地膜为主,油菜主要以黑膜为主)、精量穴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引进新机械3种。布设不同品种对比试验、不同膜种植示范、富硒小杂粮示范、小杂粮引种示范等试验示范。重点推广“渗水地膜波浪式覆盖穴播”种植技术,将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良种良法配套应用,农机农艺高度融合,作业效率大幅提高。通过技术引进、试验、消化与改进,实现小杂粮大面积大幅度增产的目标。
    四、引进人才,提高小杂粮技术服务水平
    引进山西农科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小杂粮专家团队,开展小杂粮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试验示范。依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专家团、科技扶贫指导员,整合县乡农业技术人员,成立小杂粮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发挥区市县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的作用,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实现脱贫销号村技术服务全覆盖。
    五、创新机制,带动农户促发展
    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引进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开展“一站式”、“托管式”等全程社会化服务,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对深度贫困村小杂粮种植实行兜底收购。推进深度贫困村小杂粮产业全覆盖,基地建设除实行推行专业合作社、企业组织流转土地种植外,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采取政策扶持、政策引领、项目推动等措施,主推“四代一包”农业托管机制,由专业合作社、企业组织为农户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和包销”服务,发挥新型经营主体技术装备优势,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土地撂荒、无人种地现状,带动普通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预计小杂粮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四代一包”托管面积达到10万亩,涉及全县15个乡镇,36个合作社。
    六、制定政策,差异化扶持促发展
    以脱贫销号村,特别是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出台差异化、阶梯式扶持政策,整合资金对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建设产品研发、销售体系建设等给予补贴,对企业合作社带动示范户脱贫致富的,根据带动贫困户人数,增收数量给予奖励补助,全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为切实做大做强小杂粮产业,实现脱贫富民长期持续,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田间管理。今年以来,受前期气候、降雨等影响,油菜等小杂粮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将进一步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和专业植保队伍,深入一线,开展病虫害防控,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广大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计划引进企业建设小杂粮加工产业园区,原粮交易中心、电商交易中心、名优特农产品展览中心。在小杂粮主产区建设小杂粮精深加工厂,全面推进小杂粮精深加工向保健、营养、快捷等方面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原粮交易,拓展县上线下交易,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三是着力培育品牌。培育小杂粮海原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小杂粮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和“三品一标”认证,依托“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具有海原地域特色的“老庄家”、“大磨坊”“穗穗顺”等小杂粮特色品牌,完善区内外营销网络体系,促进销售,增加收入。



中卫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主办:中卫市人民政府

承办: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地址:中卫市行政中心 邮编:755000 网站标识码:6405000006 备案:宁ICP备06001162号-1 宁公网安备640502020000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