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统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分析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24/2022-00073
文  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市统计局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22年07月25日
标  题:
上半年中卫市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中卫市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农业经济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长较快,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畜牧业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25亿元,同比增长5.5%。‍‍‍‍

一、主要运行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6%。其中,畜牧业产值25.71亿元,同比增长6.2%,占总产值的比重为70.6%,拉动全市农业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种植业产值6.47亿元,同比增长1.4%,占总产值的比重为17.8%;林业产值0.68亿元,同比增长28.9%,占总产值的比重为1.9%;渔业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5.4%,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10.2%,占总产值的比重为6.5%。

(二)种植业生产总体稳定

1.夏粮生产喜获丰收。今年以来,全市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粮食生产,种植农户适时调整种植结构,通过调减园林水果、其他作物改种等方式,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夏粮面积、总产、单产有望实现三增。目前,夏粮收获已接近尾声,荞麦、燕麦、蔬菜、牧草等作物陆续开始播种。

2.蔬菜面积产量“双增长”。2021年四季度以来,蔬菜价格行情较好,农户种植蔬菜收益增加,种植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有所增加。上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6.9万亩,同比增长8.8%;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中宁县积极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0.6万亩,同比增长35.7%,产量同比增长15.6%;沙坡头区、海原县蔬菜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3.瓜果、园林水果和枸杞种植面积下降。今年以来,全市积极响应压砂地退出政策,全市瓜果种植面积49.6万亩,同比下降24.8%;瓜果产量3万吨,同比下降0.9%,其中,沙坡头区积极应对种植面积下降局面,优化种植方式,根据农业农村局反馈,西瓜种植株数由往年的亩均300株提高到亩均450株,预计今年沙坡头区瓜果产量降幅较小。园林水果种植面积31.4万亩,同比下降9.2%。枸杞种植面积22.8万亩,同比下降2.5%。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1.生猪生产逐步回暖。4月以来,猪肉价格反弹回升,养殖端亏损逐步缩小,较大地提振了养殖户的信心,养殖户压栏挺价意愿增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供应量。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2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止跌回升,全市存栏3.2万头,环比增长4.7%。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21.8万头,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一季度收窄11.2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收窄12.2个百分点。

2.牛、羊产业发展势头良好。6月以来,市委、市政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根据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50条政策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下发惠民消费券,加之古尔邦节到来,有效刺激市场消费,推动肉牛、肉羊补栏出栏双增。二季度末,全市牛存栏34万头,同比增长18.8%;羊存栏115.6万只,同比增长8.8%。上半年,全市牛出栏5.6万头,同比增长8.9%;羊出栏56.1万只,同比增长15.0%;牛肉产量0.9万吨,同比增长7.8%;羊肉产量0.9万吨,同比增长16.2%。

3.奶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在奶业振兴政策推动及市场需求拉动下,全市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加快,奶业标准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牛奶产量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奶牛存栏11.6万头,同比增长23.0%;牛奶产量23.1万吨,同比增长11.8%。

4.家禽存栏增加出栏减少。二季度末,全市家禽存栏342.7万只,同比增长0.6%,其中,蛋鸡存栏295万只,同比增长2.6%。上半年家禽出栏126.8万只,同比下降11.3%;禽肉产量0.3万吨,同比下降9.6%;禽蛋产量1.6万吨,同比下降23.5%。当前,家禽终端市场需求平淡,产品市场缺乏利好因素推动,加之受疫情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出栏量少。

(四)林业、渔业发展稳步提升

全市林木培育种植有序推进,林业产值连续三年增幅超6%。上半年,全市育苗面积0.7万亩,造林面积16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万亩。近三年全市渔业生产面积始终保持5.4万亩,受市场需求及价格影响,水产品品种不断调整,今年上半年主要养殖鲤鱼、草鱼、鳙鱼、鲫鱼等,上半年水产品产量0.9万吨,同比增长7.1%。

(五)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长平稳

据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2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3340.5元,同比增长8.1%;经营净收入1545.4元,增长0.6%;转移净收入1113.2元,同比增长7.3%;财产净收入122.5元,同比增长2.7%。

二、存在问题

(一)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农业生产病虫害时有发生。今年6月中旬以来,全市高温天气持续,局地已出现旱象,部分地区枸杞受到不同程度高温热害,枸杞瘿螨局部发生。目前秋季农作物处于重要生长期,面对高温天气可能加重农作物病虫害,强对流天气多发影响小麦、枸杞等作物收获等情况,相关部门如监测防控不到位,秋季农业生产将受影响。

(二)生猪价格低位震荡运行,养殖户补栏风险增加。2021年6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端累计亏损时间已长达近9个月。今年4月开始,生猪价格开始逐渐回升,部分养殖场户看好中长期市场,增加投资金额,养殖积极性逐渐提高,但受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国内疫情、国外形势等多方面影响,生猪价格短期内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当前生猪养殖刚刚脱离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仅从阶段性过剩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还未进入上涨周期的基本面,贸然扩大规模可能对全市生猪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特色农业品牌效应不足,产业带动力较弱。全市苹果、红枣等特色作物栽植虽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也不断提升,但市场开发力度较小,加工能力较弱,品牌宣传、营销力度不够,与延安苹果、灵武长枣等周边市县相比竞争力不足,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品牌效应,整体产业效益有待提升。

(四)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一是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农田水利设施相对老化,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山区农田林网分散,土地平整度较差,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2021年海原县农机综合水平仅达63.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2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二是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全市162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8家,大部分企业处于初加工阶段,农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且规模偏小、营收能力较弱、企业竞争力不强问题突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有限,三产融合程度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