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比1-7月回落4.5个百分点,高于全区3.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其他四市比较,位居五市第一位。
一、运行基本情况
(一)县区增速较1-7月均有所回落。沙坡头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1-7月回落3.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6.5%;中宁县增长16.1%,比1-7月回落6.6个百分点,占全市的40.8%;海原县增长13.8%,比1-7月回落2.3个百分点,占全市的2.7%。
(二)轻重工业“双增长”。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比1-7月回落2.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6%;重工业增长12.4%,比1-7月回落4.7个百分点,占全市的95.4%。
(三)三大门类“2增1降”。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倍,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3.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4.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6.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0.2%,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
(四)重点行业“5增5降”。全市重点监测的十大行业增加值增速“5增5降”,增长的5个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5增”: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1.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6.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5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3.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6%,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2.8%。
(五)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制造业17.5个百分点;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制造业25.8个百分点,持续领跑工业生产。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7.9%,汽车制造业增长4.5%。单晶硅、多晶硅等新材料产品生产加快,产量分别增长5.3%、54.7%。
(六)重点企业带动力减弱。全市183户规模以上工业中,8月当月有115户企业同比减产,同比减产20.4亿元;1-8月有91户企业同比减产,同比减产30.1亿元。其中,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昊丰伟业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户企业当月同比减产12.5亿元,占全市减产额的61.3%,这3户企业1-7月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9个百分点,1-8月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6个百分点,拉动力减弱了5.3个百分点。
(七)主要产品产量“4增4降”。全市重点监测的八大重点产品产量“4增4降”,其中:十种有色金属15.3万吨,同比增长10.1%;钢材133.5万吨,同比增长5.8%;单晶硅1.15万吨,增长5.3%;发电量148.52亿千瓦时,增长6.9%;合成氨13万吨,下降6.2%;铁合金68.3万吨,下降15%;电石27.9万吨,下降16.9%;水泥238.2万吨,下降41.6%。
(八)企业产销状况良好。1-8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2%,比1-7月提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产销情况良好。1-7月,全市18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1.06亿元,同比增长38.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0天,同比减少0.3天,企业库存周转正常。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全市183户规上工业企业,排名前30户重点企业产值占比高达70%,特别是宁钢集团、昊丰伟业、天元锰业、华夏特钢4户公司产值占比超过30%,这些重点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波动,对全市工业增速影响都非常大。另外,我市工业产品以原材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工业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受今年国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影响,除个别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外,其他产业整体不太景气,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转型。
(二)同期基数高,后期增长压力较大。同期受大宗产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企业生产加快,全市规上工业前8个月月均基数11亿元,9-12月月均基数13.5亿元,平均每月高于前期2.5亿元,基数逐步扩大,本年仅5月、6月、7月三个月可比价增加值超13亿元,后期规上工业增长压力较大。
(三)缺乏新增产能,持续增长乏力。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2021年年报新增11户,2022年1-8月新增4户),工业缺少新鲜“血液”注入。现已摸底的20户拟入库企业中,有16户企业预计可达入库标准,其中能形成四季度增量的仅有2户新能源企业,剩余14户企业均为老企业,预计年底才能达标入库。(规上工业当年新建投产企业,达标月度即可申请入库,非新建投产企业达标后仅可年度申请入库。)
(四)工业生产者价格“高进低出”。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21年11月以来,宁夏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IPI)高于出厂价格(PPI)涨幅,工业生产者价格“高进低出”现象已持续10个月,8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涨幅仍然高于出厂价格涨幅,“高进低出”剪刀差持续,8月份购销“剪刀差”为6.6个百分点。
(五)下游需求乏力。随着下游需求缩减,黑色金属价格持续下降,部分产品出现成本倒挂现象。加之南方地区持续高温,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压力剧增,钢铁、镁、化工等行业产能下调,对上游原材料需求进一步减少,促使本地硅铁、电石、化工等一系列工业品价格下降。同时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萎靡,建筑企业停工率大幅增加,水泥、石灰、钢材等建筑材料需求乏力。全市规上工业水泥生产量238.2万吨,同比下降41.6%;铁合金68.3万吨,下降15%;电石27.9万吨,下降16.9%。
三、对策建议
(一)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助力企业强筋壮骨。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33条”、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50条”、工业经济稳增长“36条”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全市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八保一促”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多管齐下推动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以落实“四大改造”、“工业倍增”行动为抓手,紧盯“六新”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同时加快冶金产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逐步改善工业结构,加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工业产业层次、质量和效益。
(三)着力保持重点行业及其重点企业稳定持续增长。继续关注黑色金属、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变化,相关职能部门下沉到生产经营一线做好调研分析和帮扶指导,靶向实施运行调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稳增长工作,确保存量稳定、增量扩大、减量可控,力促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四)继续狠抓企业培育,充实规上企业库。继续抓好工业企业培育,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对辖区“准四上”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和筛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引导企业扩大产能规模,延伸服务链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推动小微企业实现入规。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