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卫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长者专区 无障碍浏览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走进中卫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网上办事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采取“445”模式、推进社会融入和发展 ——海原县海城镇幸福社区

索引号 640501027/2022-00003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年02月28日
发布机构 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部门 市乡村振兴局 有效性 有效

海城镇幸福社区,通过劳务移民政策从海原县西安镇、树台等15个乡镇共搬迁至社区劳务移民1064户 4372人,社会融入和发展一直是幸福社区“头痛”问题,为切实解决深度融入和发展的难题,社区创新采取“455”模式,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动社区各项工作。

一、“四个一批”稳收入

劳务输出提升一批。通过搭建劳务中介机构,利用招聘会、推介会、微信公众平台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移民推送就业信息、拓宽务工渠道,完成劳务输出1560人。年创收3580.44万元,占总收入的66.47%。培训创业就业一批。注重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市场需要和移民意愿,开展“订单式”培训,历年累计开展美容师、驾驶员、育婴员、手工编织、瓦工等技能培训563人次,实现技能就业246人,自主创业28人。年创收835.88万元,占总收入的15.52%。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针对脱贫户家中劳动力薄弱、经济来源单一等实际,安置公益性岗位287人,确保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保障家庭经济收入。年创收261.1万元,占总收入的4.8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结合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现有低保对象512户86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89.5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2万元。年创收567.3万元,占总收入10.53%。其他转移性收入141.58万元,占总收入2.63%。

二、“五种方式”促融入

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通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入户、网格群等宣传,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立良好家风民风,让移民群众牢固树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意识。着力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汇演、展板、宣讲、入户、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在深度参与中感受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有效激发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深入宣传中华民族一家亲,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积极推动民族融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做好嵌入式居住群众之间、移民群众与县城居民之间、移民群众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在上学、就医、便民出行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增进团结进步,促进共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居民公约,打造积分超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建设幸福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推进居民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三、“五种途径”推治理

依托社区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民生服务代办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老年人饭桌”等现有功能室,打造网格信息化平台和民生服务平台,为1064户移民建立了一户一档,实现服务有保障、收入有保障、安全有保障。着力化解矛盾,优化治安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契机,通过常态化排查走访,对辖区开展排查摸底,化解矛盾纠纷4起。开展环境整治,打造舒适环境。结合创卫及“百日攻坚”行动,发放宣传单1425份,清理牛皮癣189处,清理乱图乱画299处、清理乱堆乱放74处、规划停车位286处,安装充电桩31处,严禁飞线充电。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通过救助慰问等方式对辖区大病、残疾人、新录取困难大学生等分别给予不同程度关心和救助,共对199人发放救助金16.65万元。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居民安全防范认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主办:中卫市人民政府

承办: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地址:中卫市行政中心 邮编:755000 网站标识码:6405000006 备案:宁ICP备06001162号-1 宁公网安备6405020200008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