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种西瓜,光浇水就得雇好几个人,水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今年用了‘西瓜抗旱性提升与节水栽培技术’,每亩地用水量比以前少了近30%,结出的西瓜个头还更大、甜度也更高。”沙坡头区兴仁镇拓寨村村民吴岩山笑着说。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立足科技赋能职能,将支持节水技术创新作为服务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抓手,通过精准引导资源、强化项目带动、聚焦重点突破,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们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申报自治区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精准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向节水技术发展。”市科技局副局长赵丹说,像“西瓜抗旱性提升与节水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拱棚韭菜节肥节水示范与推广”两个项目,已成功获批自治区县域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合计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这些技术在田间地头的落地,让农民实实在在看到了节水效果,也尝到了增产甜头。
“马铃薯垄作膜下滴灌技术,能把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蒸发和渗漏,每亩地至少能节水200立方米。”科技特派员姜晓勇在海原县关庄乡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边指导农户一边解释,“今年我们的‘马铃薯新品种及旱作集雨栽培技术服务’等项目入选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获15万元财政支持,就是要让这些‘节水招’走进更多农田。”
不仅是农业,工业节水也有科技“加持”。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的“海因合成高浓度废水高效脱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技术攻关,让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提升40%,年节水达5万吨。据悉,今年我市有3个工业节水项目获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172万元支持,有效破解了产业节水瓶颈。
“市科技局将持续紧盯全市节水技术与产业发展需求,加速节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局副局长赵丹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