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卫快讯 > 部门动态

中卫市“1+2+2”机制破解宅基地确权难题

2025-09-23 来源:中卫日报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日,中卫市通过“1+2+2”工作机制,成功化解沙坡头区宣和镇张洪村一起长达数十年的宅基地确权纠纷,为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提供了典型样本。截至目前,该机制已累计化解宅基地“房地一体”历史遗留登记问题746宗,群众满意度达100%,切实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

这起纠纷的当事人张怀孝与张怀株是堂兄弟,在张洪村毗邻而居。1995年宅基地手写登记时,工作人员误将张怀孝继承的宅基地证署名为张怀株。直到张怀孝后期办理相关证件时,才发现自己的宅基地已确权至他人名下。张洪村党支部书记朱金凤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中卫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中心求助。

接到求助后,该中心立即启动“1+2+2”工作机制。该中心副主任吴金铭介绍,“1+2+2”工作机制是:“1”即1个产权纠纷调解专班,由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法律顾问、乡镇干部等多方力量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多部门资源,确保问题“一揽子”解决;第一个“2”是构建镇、村两级联动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的纠纷化解网络;第二个“2”则是依托技术手段推出的两项创新服务,分别是卫星定位勘测和绿色通道服务。

在该机制的推动下,工作人员携带《不动产登记规程》等法规资料,一方面调取原始档案追溯宅基地权属源头,另一方面联合法律顾问团队梳理权属依据,全力协助张怀孝办理更正登记。目前,错误登记的旧证已注销,困扰张怀孝多年的纠纷圆满解决,新的不动产权证书正按流程办理。

如今,在中卫市化解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的推进落实下,这些问题均得到了妥善解决。

沙坡头区东园镇白桥村曾因土地、规划、审批手续不全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村内 100余户村民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今年,中卫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中心主动将办事窗口前移至白桥村村部,不仅集中收集村民办证申请材料,还上门采集人像资料。通过便捷高效的服务,该村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清零”,村民顺利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

今年以来,中卫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中心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采取了将登记服务延伸至宣和镇宣和村、福堂村,永康镇刘湾村等47个村和在58个村设立流动受理窗口等多重便民服务措施,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农户办理业务,并且实行周末不打烊制度,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的办证需求。

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卫市已化解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登记发证2887宗,累计化解量达20646宗;全市共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174704宗(全市农村宅基地总量为 217545宗),实现了“应化尽化,应登尽登”目标,切实维护了农民在宅基地和房屋上的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