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宁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
中宁县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为主线,以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建设小麦、水稻原粮储备生产基地2.4万亩,完成粮食播种53.91万亩,产量达到30.4万吨,同比增长0.05%;拱棚麒麟瓜面积增长至0.9万亩,种植优质瓜菜20.1万亩。3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示范园繁育基地、天瑞公司牛羊养殖基地项目顺利建成,创建自治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家,评定星级牧场6家。全县奶牛存栏3.7万头,肉牛、肉羊、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60万只、30万头、170万只,水产面积稳定在3.2万亩,优质饲草总面积突破24万亩。探索培育接续产业,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金银花产业长廊1.14万亩,种植色素辣椒、中药材0.92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保持在24万亩以上,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99家,其中四星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3家。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入城试点建设,建成县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处、特色农产品直播间及“中宁枸杞”官方旗舰店2家、中宁枸杞官方直销中心3个、大型农产品仓储冷链冷库及保鲜库10座。
同时,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3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5%;规范签订土地流转规范合同3万份16万亩,土地流转费相较2020年亩均增长150元。新办理各类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贷款166笔4190万元,激发了农民经营活力。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培育区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5家(国家级1家)、产业化联合体1家,新成立联合社4家、家庭农场联盟1家。聚焦“耕种防收”关键环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覆盖7170户农户9.34万亩耕地,节约生产成本1350万余元。25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采取1:10比例撬动银行贷款,全部投用于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业、商贸业、休闲观光业。全县133个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总收益1670万元,同比增长38%。
不止于此,中宁县还严格审核公示程序,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惠农强农政策补贴全部通过“一卡通”兑付到位。建立完善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开展8轮次摸排工作,行业部门监测预警提供疑似致贫返贫线索426条,全县累计纳入“三类”监测对象550户1791人,已消除风险403户1242人。抢抓自治区牛产业发展机遇,依托移民安置区建成的5个肉牛规模养殖场,实施“托管分红”模式,巩固脱贫基础。
此外,在脱贫地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12家,支持特色种养殖示范基地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在养殖、种植、田间管护、收获等环节为周边移民就近务工提供岗位,全年吸纳劳动力1万人次以上,发放劳动报酬保持在1500万元以上。面向符合条件的脱贫户(边缘户)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解决196人就近就业问题。落实稳就业政策,协调督促各乡镇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819人,实现工资收入3.6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1.64%。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