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征程中,中宁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关键抓手,聚焦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法治护航、政策赋能,全力打造高效、优质、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提升审批效能方面,中宁县设立开办企业服务专区,增设“帮办代办”“跨省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民服务窗口,有效解决企业异地申请、多部门跑腿等难题。通过整合优化再造服务流程,精简审批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高效的审批服务吸引了大量市场主体入驻,2024年,中宁县新办经营主体3274家,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0.8%。
同时,中宁县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开展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个转企”“证照联办”改革,累计办理个体经营者变更487家;创新开展“名特优新”申报活动,设立12个个体工商户“帮办代办服务点”,结合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方案,引入“名特优新”评审法,加强帮扶指导针对性,助力19户成长性良好和产值销售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成功实现“个转企”。将审批流程从原有的100多个环节压缩至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全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通过“多审合一”“多验合一”等措施,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民营经济发展解绑。
“我们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将165项事项下沉乡(镇),13项事项下放园区,54项事项在村(社区)就近可办,真正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富康广场设立审批服务‘微站’,为周边100余家商户提供六大类工商营业执照办理服务;将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业务下沉至11个便民服务中心,让商户办事更便捷。充分发挥政务大厅网办区、政务服务APP、‘我的宁夏’APP功能,通过‘线上办理+邮政快递’方式,实现全程网办率达到89%,拓展‘扫码亮证、证照免提交’应用场景,‘免证办’事项达到200项。”中宁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谨轩说。
中宁县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完善直达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2024年,新增减税降费17767万元;为5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398万元;为621户企业退付个税手续费78万元,为22642人办理个税汇算退库1217万元,为2户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26.16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宁县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堂、法律“八进”等活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伴随式”监督12次,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3份,选聘2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选定5家企业作为执法监督联系点,构建“行政执法监督+12345便民热线”合作机制,收集并整改问题线索40余条。推进“智慧公法”建设,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25次,解答法律咨询150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43件,挽回经济损失860.9万元。在执法过程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2024年以来办理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06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中宁枸杞”品牌维权打假专项行动,检查各类枸杞经营主体2013家次,检测枸杞产品25883批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起,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中宁县还打造企业服务中心、政策解读专区,分设惠企政策咨询区、帮办代办区等多个功能区,建立“帮帮您”帮办代办服务队伍,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诉求,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畅通企业困难诉求渠道,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以“整改+反馈+回访”机制,确保企业诉求有回应。目前,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达到99%,“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满意度达97.2%,协调解决“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群众诉求12起。
“我们将继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总体部署,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凝聚部门合力,持续推进‘高效办’‘一网办’等便民举措,全面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以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让这片热土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高地’。”张谨轩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