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卫快讯 > 区县动态

中宁县改革集成助力枸杞产业升级

2025-09-30 来源:中卫日报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年来,中宁县紧抓多项国家级试点改革机遇,以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六大工程”、构建“四大体系”,中宁枸杞品牌影响力和综合价值持续提升,走出了一条以试点改革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的新路径。

山林权改革启动后,中宁县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支撑、服务优化推进金融赋能试点工作,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整合闲置土地,创新山林确权机制,借鉴相关政策破除障碍,以“土地流转经营权+备注”方式为早康公司、玺赞庄园等企业颁发枸杞类不动产证书,激发企业增绿动力。深化金融支持“六权”改革,推动枸杞林权抵押,引导金融机构覆盖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山林确权、林下康养等方式,建设枸杞文化康养、工业旅游、采摘观光三条示范带,打造14个文旅基地及4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让茨园变“景观”。

“我们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公安局等24家单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积极开展部门间座谈交流、信息互通、会商研判,汇聚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合力。”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鹏说。截至目前,中宁县共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3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取得枸杞产业相关自主知识产权80多项,开发出10大类1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识、鼓励创造、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依托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商标品牌指导站和中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2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宁县对县域内经营主体和个人的商标注册申请与专利授权申请进行指导,确保申请商标及专利的创造性、新颖性,降低被驳回或被认定为非正常专利申请的风险。全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服务体系,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及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向企业和群众积极宣传普及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以第二批全国区域试点为契机,大力推动枸杞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部门分工与企业责任,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组织由枸杞技术专家、质量管理及食品安全专家构成的专家组入驻企业,‘一对一’开展质量帮扶。截至目前,已有30家企业成功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40人获得内审员资格,18家企业优化了生产工艺和产品配方,15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枸杞及相关产品的投诉举报率明显下降。”李鹏说。

中宁县通过集成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计量、标准等综合服务,依托“杞标汇”小程序提供1050项标准法规查询,助力企业规范生产;创新推出“四标一码”监管体系,实现88家企业579个产品全程溯源,发放追溯标识超2000万枚;依托“公用品牌+自主品牌”双驱动模式,培育80个自主品牌,推出20余种新型产品,在全国建立专卖店、专柜1100余家,并创新开设“原浆铺子”等年轻化消费场景,推动枸杞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和时尚化转型升级。

如今,中宁枸杞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126亿元,品牌价值高达205亿元,位居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榜第10位,真正实现了“小枸杞”成就“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