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东方神韵与西域风情在此互通共荣。日来月往,时移世易。历经三次技术革命,云计算产业已成为信息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助燃剂。10月16日,以“绿色、创新、自主、共享”为主题的2019第二届云天大会将在中卫市如约而至,与会各方将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应用、融媒体等多个重点领域开展分项活动。
过去,提起中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丰饶的地方特产。但现在,它身上又多了一张新名片——中国西部的“云计算”新城。当前,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商亚马逊AWS、美利云、奇虎360等100多家企业落地于此,让这片黄沙戈壁变身创新发展新热土。
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中卫云中心全景图
中卫要建西部云基地?
5年前,这项举措备受质疑。很多人不禁问,在沙漠边缘发展云计算到底靠不靠谱?
云创360数据中心
2014年,有着282项严苛选址标准的全球云计算龙头企业亚马逊,在中卫开工建设全球第10个数据中心。在“头雁效应”带动下,近年来,美国ZT、微软公司、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移动、新美大集团等140多家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项目和企业陆续落户中卫。
中卫市在地理位置上趋近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光纤网络覆盖全国最优路径点,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年平均气温8.8℃,适宜服务器散热,采用全自然风冷、专用高性能服务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PUE(能效)值降到了1.1(全国平均2.5),较常规数据中心节能50%以上。国家发改委产业目录明确适合发展“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类产业区域,中卫位列其中。
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企业孵化园
2018年7月,中卫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云聚中卫 引领未来”云天大会,来自业界的大咖们在中卫云集论道。会上推介发布了云计算产业的中卫标准和中卫公式,签约西部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等7个项目,协议金额50亿元,中国天翼云宁夏节点和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所等4个机构在中卫设立,为中卫云计算产业发展在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和人才引进、投融资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自此,昔日的塞上明珠在信息丝路上编织着中国云计算产业的锦绣蓝图,在云端构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中卫梦。截至2019年5月底,云计算产业累计完成投资64.74亿元,已建成机房面积20万平米(300亩),安装机架8774个、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20万台,云计算产业解决就业3000人。2019年上半年,中卫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1.8%,对GDP贡献率达到14.4%。
云天产业园展馆
当“一带一路”倡议、“信息丝路”计划与昔日丝绸之路枢纽重合;“分享经济”、“大数据”战略与“大云西移”产业趋势在大漠交汇,变革与发展在中卫碰撞。北京、宁夏两省区着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卫与北京中关村“牵手”,以“前店后厂”的方式建立西部云基地,使大数据企业综合成本降低三分之二,而安全等级则提高了两倍。构建立足宁夏,辐射全国,面向阿盟,联结欧亚的数据枢纽,云天中卫渐露晴空。
伴随西部云基地云计算企业的集聚,如今的中卫,插上了“云翅膀”,“云”从一个陌生概念转化为有形抓手,云服务、云制造、云应用的产业链逐步形成,政务云、旅游云、教育云等珣丽绽放。
“我们利用云技术,开展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以期更好地服务游客。过去门票只能使用一天,现在利用刷脸技术和存储数据,第二天游客也可以进入景区。”沙坡头景区相关负责人说,利用云技术还能对游客进行画像,帮助景区在后期广告投放和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做出正确决策。
同时,中卫以“PPP”合作模式建设“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以克论净”环卫云、智慧医疗云、“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等云应用项目。基于阿里云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入驻中卫,快速建设中的云应用项目,更让云服务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享受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便利。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公安部、文化旅游部和国家信息中心的大数据业务已确定落户中卫。在美利云搭建自治区医疗云专区,上云医疗机构达到19家。中卫西部云基地正成为推动中卫乃至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中卫云中心
谈及未来“云天中卫”发展目标,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局长冯旭表示:到2020年,中卫市将统筹建设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共享平台等设施,以及基础数据库、部门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实现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到2023年,构建面向市民、服务民生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的惠民应用体系,云天中卫初步建成;到2025年,推动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主体的智慧产业发展,云天产业初具规模。
中卫云计算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大提升了中卫资源转化水平,将传统的能源储备转化为信息储备,能源输出转化为信息输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数据发展之路,成为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