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卫7月7日电(吴隆重)“打造云计算产业链,西部欠发达地区也能‘点沙成金’、弯道超车,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届“云天大会”6日在宁夏中卫市成功举办,中卫市市长万新恒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如是表示。
本次大会期间,国家信息中心“国信安全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所”等4个云计算科研和应用机构揭牌成立;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体系西部节点建设多方协议等9个项目签约,其中,西部控股数据中心与中国大脑绿色数据中心分别投资20亿元和3.6亿元,大规模安装标准机柜……中卫市的云计算产业大幅扩容,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上持续畅行。
“大云西移”“前店后厂”助力云计算产业腾飞
目前,亚马逊、美国ZT、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移动、美团点评、奇虎360、美利云等一批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企业纷纷在中卫市开设云计算“后厂”。业界人士惊呼,西部欠发达地区也能发展高成长性的朝阳产业!
信息产业为何钟情于中卫市?万新恒介绍说,中卫市利用云计算龙头聚集效应,将相关国际经验引到中国来,成功为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破题,经过6年的探索,走出一条中国式“大云西移”的路子。
“大云西移”最早的成功案例来自美国西部凤凰城。20多年前,凤凰城首先吸引了行业巨头亚马逊落户,谷歌、脸谱、苹果等企业也很快跟着入驻,这座昔日的农业小镇也很快在世界云计算产业中声名鹊起,云计算的这种跟随效应引起我国西部城市中卫市的密切注意。
万新恒表示,在中国,成功再造“大云西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本和政策的考量。以往许多人认为,西部地区没有产业可以选择,只能被动接受东部的污染和高耗能产业转移,但中卫市没有这样选择,而是直接跳出来,抓住信息产业的浪潮,把信息产业直接植入到当地。现在,各大云计算企业的“前店”即市场总部可放在骨干城市,将所需的服务器等“后厂”服务布局在西部地区,运营成本大幅下降。
中卫市就这样创新了信息产业“前店后厂”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从云计算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达到点上突破,并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据统计,目前中卫市已经吸引了北上广等骨干城市140多家企业和新增云计算项目前来落户。2013年至2017年的5个年度,中卫市每年财政收入以近2亿元递增,由17.08亿元上升至24亿元。2017年,云计算产业带动中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增加值增长45.1%,对GDP贡献率达到12%。
变劣势为优势 “弱鸟先飞”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具有有地质构造稳定、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空气质量好,空气调节耗能少等多方面优势,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云计算基地的条件,西部云基地蓄势待发。但万新恒认为,当地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当地干部群众具有“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当地对标世界上多个沙漠城市的发展经验,自觉找准定位,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目标很快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著名云计算企业一向对选址条件极为苛刻,地质条件和网络设施是首选指标。第三方机构的测试表明,中卫市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1.8乘以10的负16次方”,几乎为零。近年来,中卫市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电信为例,现在“一跳”直接到北京、西安,光纤时延10毫秒左右,率先采用P95流量计费方式(用多少算多少)。
中卫市冬冷夏凉,冬季长达5个月,年平均气温8.8℃,降雨量少,空气干燥,以往被某些传统产业视为劣势的环境特点,如今反倒成了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良好资源。根据这种环境气候特点,当地的数据企业在全国率先采用“全自然风冷”技术建设新一代云数据中心,基本不用空调,将能耗降到业界的最低水平,PUE值做到了1.1(1.1度电中有1度用于计算存储),远低于目前国内的平均水平2.5(2.5度电中只有1度用于计算存储)。
新技术的破题,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助力数据企业提高盈利水平。当地政府还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或合并审批事项,推行“先照后证”,取消所有市本级行政审批收费,实行告知承诺制。
力创软硬环境兼优,引来亚马逊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也证明了不靠边不靠海的西部地区,一样有机会进入世界信息产业的舞台中央。万新恒表示,中卫市将建设成投资成本最小、网络成本最安全、网络条件最好、产业生态最高、建设速度最快、运营成本最低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热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云计算生态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