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局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在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民政部门查找出了哪些问题?
杨智龙:在这次主题教育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中,民政部门主要涉及和侧重于社会保障、救助方面,我们通过查找,主要发现了办事效率不高、低保救助对象识别不够准确、救助标准相对较低、低保对象核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记者:对以上问题主要开展了哪些整治工作?
杨智龙: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化“放管服”简政放权,认真做好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工作,在全区五市中第一个将全市低保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乡(镇),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方便办事群众,低保对象认定更加准确,乡(镇)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顺畅,做到权责一致,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有效预防和解决了“错保”“漏保”的问题。二是严格落实专款专用,扎实开展兜底核查工作,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查看了发放对象是否符合条件,发放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发放额度是否符合标准,发放过程是否进行了公示等,坚决杜绝优亲厚友、违规发放等问题。督促乡(镇)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发放”,未发现侵占挪用、克扣强占、虚报冒领等现象。三是认真核对,确保真实。加强城乡低保核对,协调银行、车管、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尽可能实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核对,及时清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重点查处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实行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有效防止和解决“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通过核对,今年以来共清理1.18万人,新纳入1.88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四是完善制度,提高标准。修订完善了《中卫市临时救助管理办法》,临时救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城市低保的1.5倍。海原县将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550元/人月、散居411元/人月)。帮助困难群众度过短期困境,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记者:在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民政部门是如何接受群众监督的?有群众反映问题和来信来访吗?
杨智龙: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照章办事,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在各乡(镇)、村居、社区(队)公示栏和村廉通、微信群公示,在市、县(区)政府网站首页公开社会救助问题举报投诉电话,在公共场所设置举报箱,在重点乡(镇)、村(社区)发放调查问卷等,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同时,我们认真办理群众信访案件,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截至目前,市、县(区)共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3件,其中:要求享受低保救助的26件(经核实符合条件的2件按程序正在办理、不符合条件的24件已给本人告知回复),咨询政策的7件已答复。
记者:在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市民政局还存在什么问题?
杨智龙:一是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后仍存在识别不够精准、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审批效率不够高的问题。二是低保核对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仍存在低保核对不及时、不准确,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三是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件还不够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还不够高。
记者:针对存在的问题,请杨局长介绍一下今后的工作?
杨智龙:一是加强对乡(镇)审批工作的指导,强化对镇、村两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从源头上解决思想认识不清晰、工作程序不规范、识别对象不精准、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提升基层经办人员规范化服务水平。二是加强低保对象的核对。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依托,尽可能扩大核对范围,准确掌握低保对象车辆、住房、存款、经营等情况,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规范受理程序,按照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的原则,确保进退有续,应保尽保。三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合理合法为群众解疑释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