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据开放

中卫:“十三五”期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2021-02-26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中卫物价水平整体在合理水平区间运行。2016年-2020年,中卫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分别上涨1.7%、1.8%、2.2%、1.3%和1.5%,呈平稳增长态势。 

一、“十三五”时期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情况 

(一)涨幅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8.7%,年均上涨1.7%,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比全区低0.6个百分点,整体走势与全国和全区保持一致。“十三五”期间总体涨幅比“十二五”时期收窄8个百分点。

(二)指数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运行态势。与“十二五”末的2015年价格相比,前三年爬坡递增,后两年小幅回落。2016年至2017年上涨相对处于匀速区间,2018年上涨速度有所加快,首次突破“2”,达到2.2%,2019年至 2020年上涨幅度趋于平缓。总体上来说,“十三五”期间中卫物价处于政策调控目标范围内,物价平稳,处于温和上涨的趋势。


图1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CPI总指数走势图(单位:%)


(三)八大类呈现“七涨一降”态势。在鲜菜、鲜瓜果、肉类等主要食品带动下,食品烟酒类价格涨幅最高,“十三五”期间累计上涨16.9%,年均增长3.2%;医疗保健价格涨幅次之,累计上涨12.8%,年均增长2.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累计上涨10.7%,年均增长2.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0.5%,年均增长2.0%;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涨幅相对平稳,累计分别上涨6.2%、3.3%、1.0%。唯一下降的类别是交通和通信,主要受交通工具、燃油费、飞机票等因素影响,累计下降2.7%。


图2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CPI八大类累计涨跌幅(单位:%)


二、“十三五”期间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特点

(一)食品类价格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上行的主要推手。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食品价格累计上涨21.5%,年均增长4.0%,是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年度来看,2016年,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3.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0.58个百分点,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类中14个小类价格有9个上涨,其中,薯类、菜类、畜肉类价格涨幅最为明显。2017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收窄,拉动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动力,由以往食品价格主导逐步转变为非食品价格主导,食品价格累计上涨0.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1个百分点。2018年食品价格累计上涨4.2%,涨幅较2017年同期扩大3.6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8个百分点。2019年,食品价格累计上涨5.8%,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3个百分点,上涨贡献率达89.7%。2020年,食品价格累计上涨6.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7个百分点,疫情影响下,食品价格上涨对CPI影响度增强。分类别来看,所调查的14个食品基本分类中,有12个类别价格上涨,除薯类、畜肉类、菜类、调味品类、干鲜瓜果类、豆类价格涨幅较高以外,其他涨幅相对平稳,累计涨幅在10.0%以内。


图3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肉蛋菜价格涨跌幅(单位:%)


1.猪肉价格引领食品价格走势。与“十二五”时期各类食品价格普涨且幅度较大不同,本轮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是猪肉价格上涨。“十三五”期间中卫市猪肉价格累计上涨87.6%,比“十二五”时期涨幅增加42.7个百分点;二是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肉类食品价格上涨,“十三五”期间羊肉价格累计上涨64.0%,牛肉价格累计上涨17.7%,禽肉类价格累计上涨7.4%。2015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国内生猪出栏大量减少,猪肉供应严重不足,加之节日消费需求旺盛,促使猪肉价格快速进入上升通道,2016年,猪肉价格累计上涨18.2%。但随着养殖户对生猪养殖预期收益看好,生猪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2017年和2018年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多,猪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7年和2018年猪肉价格累计下降11.6%和10.1%。2018年年底,猪肉价格因“非洲猪瘟”疫情、节日集中性需求增多共同影响开始走高,随着猪瘟疫情蔓延、生猪小型养殖场关停并转、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猪产能总体不足,市场猪肉价格翻倍上涨,2019年和2020年猪肉价格累计上涨分别为41.6%和41.1%,此间,猪肉价格虽有小幅下降,但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图4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畜肉类、猪肉价格涨跌幅(单位:%)


2.鲜菜价格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2016年到2020年,鲜菜价格累计上涨34.4%。菜类价格变动,受时令节气影响较大。例如,2016年,中卫鲜菜价格累计上涨10.5%。主要受气候影响较大:一是受开春以来,超级寒潮影响,春季鲜菜主供区南方产区大面积受灾,导致价格走高;二是夏季持续高温干旱,造成本地蔬菜大量减产,夏季蔬菜供应短缺。2017年,食品价格整体下行,鲜菜价格累计下降4.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13个百分点。2018年,鲜菜价格呈现涨多跌少的特点,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2019年鲜菜价格稳定,略有上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性降雨影响,全年鲜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年度累计上涨15.9%,为五年期间涨幅最大的一年。

(二)工业品价格指数震荡下行。

“十三五”期间,工业品类价格累计上涨5.3%,年均上涨1.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61个百分点。分年份看,2016年-2020年工业品类价格分别上涨0.6%、2.6%、2.7%、-0.4%、-0.2%。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以及去产能深入推进,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是推动2017年、2018年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动因。但持续过剩产能、较低的生产价格预期等抑制工业品价格上涨程度。尤其2020年突发疫情,工业部门主动去库存减价促销,对物价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分类别看,全区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共计262个基本分类,其中工业品类占总数的52.3%,工业品类中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拉作用较大的类别主要是金饰品、其他燃料、参考资料、女鞋、女式外套、中成药价格年均分别上涨8.6%、5.5%、6.4%、1.7%、2.6%、2.0%,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拉作用较大的类别主要是移动电话机、电视机、小型汽车价格年均分别下降1.8%、3.1%、0.8%。

近年来,全球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严峻挑战,黄金作为重要经济避险商品,价格一直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十三五”期间,金饰品价格累计上涨51.3%,年均增长8.6%。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影响,汽油价格累计下降3.0%,柴油价格上涨0.1%。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类商品,尤其是汽车、摩托车、手机等商品价格不断下跌,交通和通信类价格除2017年、2018年价格有所上涨外,其余年份价格处于下降态势。

(三)服务项目价格助推居民消费价格上行。

服务项目价格累计上涨5.0%,年均增长1.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57个百分点。分年份看,2016年-2019年价格分别上涨2.3%、1.8%、0.9%、0.2%,总体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20年受疫情防控影响,飞机票、景点门票、其他住宿、宾馆住宿分别下降24.8%、16.5%、11.6%、9.0%,导致2020年服务项目价格为-0.3%。分类别看,全区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共计262个基本分类,其中服务项目占总数的24.8%,服务项目中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拉作用较大的类别主要是高等教育、课外教育、小学初中教育、一般医疗服务、一般治疗操作、学前教育、护理和临床手术治疗,价格年均分别上涨4.0%、3.4%、9.5%、6.0%、5.3%、2.5%、8.3%和4.5%。服务项目中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拉作用较大的类别主要是自有住房、移动通信费、景点门票,价格年均分别下降1.0%、1.3%、6.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有:一是居民消费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逐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消费比重越来越大,教育支出在家庭中占比逐年上升,特色辅导班、一对一辅导班、家庭作业辅导班、小饭桌风生水起,加之师资素质提高、教学硬件设施提升等带动教育成本增加,“十三五”期间小学初中教育、高等教育、课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前教育价格分别上57.3%、21.4%、17.9%、13.4%和13.2%。二是人工成本提升。“十三五”期间,中卫市最低工资标准由1390元上涨为1560元,增长12.2%。随着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其价格一直处于快速上升态势,如“十三五”期间,衣着洗涤保养、家政服务、家庭维修服务、衣着加工、车辆修理与保养、鞋类加工服务、装潢维修费价格分别上涨19.8%、16.8%、15.3%、15.0%、10.5%、9.8%、8.6%。三是价格改革。医疗是近年来改革的重点,2017年4月,中卫市公立医院平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医用设备检查费用,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收费价格,医疗服务价格上涨9.4%。2018年5月,再次调整服务项目价格收费标准,医疗服务价格上涨5.3%。2020年1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又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联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中卫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医疗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7.6%,年均增长3.3%。

三、下一阶段中卫CPI运行趋势展望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运行复杂多变,未来影响中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短期来看, “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卫物价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高翘尾因素和高新涨价因素叠加致使全市物价上行压力较大,就2021年而言,预计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呈温和上涨态势。长期来看,一是食品价格将保持稳定。随着生猪生产激励政策的落实,国内生猪产能稳步恢复,将对猪肉价格上涨形成抑制,食品项其他类目价格与猪肉价格稳中有降形成相互牵制,因此食品价格将保持稳定。二是工业品价格将有望上涨。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复苏,以及工业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逐步恢复,工业消费品价格有望恢复上涨趋势。三是服务价格将持续上涨。服务业价格涨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将持续增加,服务项目价格仍将保持上涨势头,预计物价整体水平将会回归经济基本面,保持温和上涨的格局。

四、做好物价调控的建议

2016年以来,中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处于温和可控的区间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更加复杂,为了充分应对价格领域变化的新情况,为保供稳价提供良好的环境,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定。
    (一)积极加强市场引导,保障重要商品供应。进一步引导养殖户、种植户科学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有效缓解源头产品供应偏紧的情况。合理安排组织生产,避免扎堆“跳槽”、市场盲目跟风的情况出现,预防部分产能过剩或不足问题。与此同时,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价格走势,改变传统的只管价格涨多少、不管价格跌多少的市场监测模式,从供给监测转化为需求监测。提升蔬菜、畜肉、禽肉和蛋等重要商品商户养殖户的预判能力,引导其做好生产经营,防止价格大起大落,保障重要商品的供给。
    (二)有效提高居民收入,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一是进一步落实一系列稳消费、促消费的相关措施,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适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等民生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加快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和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二是在继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成果,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通过持续组织开展多种类、多主题促消费活动,鼓励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应用,加强线上线下零售平台融合。加大对实体店铺的扶持和引导,针对节假日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方式、促销内容,多措并举激活消费市场需求。

(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食品流通成本。积极鼓励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直接进超市、进社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打造农产品物流体系,重点推进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降低运输整体成本,减少流通环节食品损耗。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对接,通过提前预定、预售的形式,稳定生产预期,降低交易成本。
    (四)加强消费宣传引导,提倡居民健康消费。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传引导居民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美德,促使人们转变消费观念、避免过度囤积等消费现象,合理规划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