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冲击,中卫市城乡居民消费受到一定的抑制,消费支出总体呈现下滑态势,纵观全年,居民消费增速呈现先低后高走势,可谓触底回升。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卫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均有所下降,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00.8元,同比减少1917.3元,下降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0553.9元,同比增加327.2元,增长3.2%。从数据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稳中有增,城镇居民消费低迷,增速下降较多,居民消费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一、城乡居民消费特点
2002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卫市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居民对“吃”、“住”类商品消费稳中有增,而对“穿”、“行”、“娱”等商品消费需求却出现较大回落。从消费结构看,八大类生活消费中,城镇居民“三升五降”,即食品烟酒、居住和其他用品及服务三大类消费呈正增长,且增速均低于5个百分点,其他方面的消费均呈下降态势,其中,降幅最大的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降幅超过三成,降幅最小的是交通通信类,下降9.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呈“四升四降”态势,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居住和食品烟酒等生活必需品支出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增速最快的为医疗保健,增长12.9%,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四类支出有所下降,降幅最大的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6.3%,降幅最小的为交通通信,下降0.4%。
图1 2020年中卫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对比 (单位:元/人)
二、城乡居民消费对比
(一)农村居民消费收入比高于城镇,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受收入水平条件的制约,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差距较大,从消费占收入比重来看,农村居民达87.1%,而城镇居民仅为59.4%,这就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强烈,绝大多数的收入都用来消费,可用于储蓄、投资的金额较少,而城镇居民用于投资和储蓄的资金相对较为充裕。从消费总水平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额是农村居民的 1.7倍,总体消费水平仍高于农村居民。
(二)城乡居民消费趋势一致,消费结构趋同。从生活消费八大类占比来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大致趋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中,占比靠前的四类依次是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
图2 2020年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分类比重对比(单位:%)
1.民以食为天,“米袋子”、 “菜篮子”和“果盘子”仍是居民消费重中之重。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收入预期降低,但城乡居民饮食消费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依然占比最高。城镇居民人均用于食品烟酒消费为4851.5元,增长0.2%;农村居民人均为2877.3元,增长6.1%。从饮食结构来看,城乡居民的饮食更趋于健康、丰富,表现为谷物、薯类等主食消费支出下降,而蔬菜类、肉禽蛋奶、水产品及制品、干鲜瓜果类消费支出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可喜的是,在饮食类消费中,烟酒支出有不同幅度下降,城乡居民人均烟酒支出分别为321.6元和207.9元,同比下降12.6%和2.4%。受疫情影响,在外饮食消费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人均分别支出1192.8元和254.0元,下降15.7%和14.2%。
2.民住有所居,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几年,随着国家保障性住房和危房改造工程的推进,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逐年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配套设施相应齐备,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极大改善,住房宽敞明亮,厕所革命的推进使得院落干净、整洁。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居住类支出分别达3580.3元和2036.0元,同比分别增长0.5%和6.5%,主要为住房维修及管理和水电燃料支出增加所致。
3.交通通信消费占比位次前移,增速下降。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卫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中,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人均分别为3963.2元和1537.9元,占比均排第三位,增速分别下降9.2%和0.4%。交通通信消费占比上升反映出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交通通信消费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渐趋平缓。2020年受疫情影响,居民出行减少,交通类消费拖累整个交通通信类消费的增长。于此同时,随着消费方式的变化和网络消费的兴起,通信类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通信服务消费,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4.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医疗保健类消费一升一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到1463.9元,同比在增加167.7元,增长12.9%,增速位于第一,八大类中唯一增速突破两位数的消费,表现为购买医疗器具及药品和医疗服务支出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从支出方向看,人均购买医疗器具及药品414.7元,增长5.3% ;人均医疗服务支出1049.2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736.7 元,同比减少313.8,下降15.3%。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卫生健康的生活观念深入人心。疫情前期防疫用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带动消费支出增加。下半年以来,居民有了防备意识,有少量购买、囤积各种医疗卫生用品如口罩、酒精、消毒液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此类支出。
三、城乡居民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
(一)疫情防控需要。面对疫情冲击,前期居民消费受到较大的抑制,尤其是居家期间,大型聚会被取消,餐饮住宿消费被严控,居民出行等部分消费需求被严重抑制,教育培训娱乐机构关门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消费。下半年,随着抗疫局面好转,消费有一定回补,但由于限流以及居民自身谨慎的消费行为,拉低了居民全年消费支出的有效增长。
(二)收入增长变缓。收入是居民消费的硬约束,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2020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城乡居民要实现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多数人都感觉“钱难挣”。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变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面对生活的压力,一部分人有了增加积累,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敢消费。
(三)消费行为收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有的企业由于订单减少,面临倒闭、停产困境,有部分人面临失业、失去收入来源等困难。所以,居民同比之前的生活压力突然增大,加之物价一定程度的上涨 ,人们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消费支出有所收缩。
四、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的建议
(一)持续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增加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根本。各级、各部门要把促进居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竭尽全力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加大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城乡教育、医疗、交通等传统的基础设施,同时加快网络通信、物流快递、邮政仓储等现代信息物流体系建设,促进人口、货物和服务的流动,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和消费便利程度,为居民消费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不断提高消费质量。
(三)着力推进社会需求侧改革。通过需求侧改革,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需求。采取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不断发展满足新需求的消费业态。在后疫情时代,针对催生的新的需求内容和模式,要不断推动各行业和领域探索新的模式和新业态,不断开发出适合居民日新月异的新需求的供给,不断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确保需求和供给平衡发展。
(四)加快传统商业体转型升级。在当前的消费模式下,要不断推进新型消费模式,引导居民体验消费、数字等消费模式。借助各类网络载体,打造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消费方式,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去改造传统的消费市场,加强城镇与农村市场的衔接,大力挖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完善消费业态,弥补实体消费的不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