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涉及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生活质量衡量指标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围绕规划蓝图筛选制定各方面、各领域起关键引领作用的多个重大项目,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各项重大工程的推进落实中,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卫市城乡居民生活顺利实现四个规划目标:
一、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020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4.2元,“十三五”期间收入增长48.7%,年均增长8.3%,是2015年收入水平的1.5倍,是2010年收入水平的2.5倍。分城镇、农村对比,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8.5元,是2010年收入水平的2.3倍;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2.7元,是2020年收入水平的2.7倍。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均实现翻一番的“十三五”目标,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居民。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速农村发展,给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带来更多地增值空间和提升机遇,收入水平整体得到大幅扩容,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
在国内外经济运行普遍低迷的态势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不断以扩大内需消费比重拉动经济回暖增长是“十三五”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内需消费发展程度最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领域,2020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97.4元,“十三五”期间消费增长26.5%,年均增长4.8%,是2015年消费水平的1.3倍。其中,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00.7元,“十三五”消费增长8.1%;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53.9元,“十三五”消费增长37.5%。主要的内需消费拉动来自于需求空间较大的农村居民,实现消费整体升级。
图1 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图
图2 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图
“十三五”消费增长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农村消费潜力释放。中卫市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城镇消费29.4个百分点,拉动农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抓手,根据中卫市建市迟,现阶段仍以农村为主要结构特征的发展实际,农村消费潜力巨大,是重要的消费增量市场;二是商品型消费主导消费结构。2020年中卫市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商品型消费分别占总支出59.5%、63.2%,分别比服务型消费占比高19、26.4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仍呈现低消费层次特点;三是中端消费比重加大。“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城镇及农村居民交通通信增长明显,占比分别提高3.4、2.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及通信服务为主要增长点,具体表现为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多。
三、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现代化最基础体现在机械现代化,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购建第一产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1718.3元,较2015年增长3.8倍,其中,人均购买农业机械支出453元,五年间增长2.4倍,农用拖拉机、收割机及其他小型农用机械普及率明显提高,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积极转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农业生产理念也在日益升级完善,对田间管理、生产设施、产品流通、销售推介等一整套产业链条都形成更为科学、更为系统的运营和发展体系,从基础机械到谋划布局都凸显出农业现代化程度正在迈上新台阶。
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通过收入、消费两大指标进行衡量,2020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4.2元,“十三五”增长48.7%;人均消费支出13097.4元,“十三五”增长26.5%。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教育、文化、娱乐及医疗保健支出均呈不同程度地向好发展,居民各方面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和提高。按照量化指标“恩格尔系数”进行分析,2020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2015年进一步缩小,居民用于基本生活以外的消费能力有所提升。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增速比为1.8:1,城镇及农村收入消费增速比分别为5.1:1、1.4:1,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消费,在收入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趋势下,收入拉动消费的作用并不明显,收支差距较“十二五”时期有所加大,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多,富裕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较为平衡,收支差距明显缩小,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第一部分 城镇居民收入增势强劲,稳就业促民生发展
一、城镇居民收入总量稳步攀升,增速放缓
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8.5元,“十三五”增长41.1%,年均增长7.1%。从增长速度对比,2016年至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7.7%、8.9%、8%、8.1%和3%,呈现波动起伏运行态势,受客观因素影响规律性不强。总体分析,尽管受到经济形势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长有所波动,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持续稳增,五年间,可支配收入总量呈稳步攀升态势,增量突破8800元。
图3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增速(单位:元,%)
二、收入来源渠道短期收窄,工资稳保居民增收
由于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增收造血能力欠缺,“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城镇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仍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导。五年间,因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步伐放慢,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造成冲击,导致城镇居民在实现工资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的需求方面压力加大,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整体增幅收窄,但工资性收入总量仍保持逐年增长的稳定势头。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3375.5元,“十三五”增长47.4%,年均增长8.1%,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为84.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扩大为76.7%,较2015年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四大项收入中占比最高、增速最快、贡献最大,有力保障城镇居民稳定增收。
三、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自主经营增收作用弱化
“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二、三产业拉动,但由于城镇居民家庭经营的产业化水平偏低,人工、房租、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却较高,在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二、三产业经营效益下滑。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停工停产,二、三产业短期“停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影响较大,导致净收入明显减少,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缓慢。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608.6元,“十三五”增长33.4%,年均增长5.9%,占比8.6%,比重较2015年下降0.4个百分点。现阶段,需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就业结构,继续拓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渠道,促进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有力增长。
四、投资环境现不稳定性,财产净收入比重回缩
“十三五”期间,财产净收入主要受居民利息收支倒挂和居民出租房屋净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整体呈现较大幅度回落趋势。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城镇居民储蓄意愿随之下降,用于购买住房和汽车支付的利息支出多于各类利息收入,导致利息收支倒挂,同时,受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保障力度加大及疫情影响,房屋租赁市场冷清,致使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受限。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853元,“十三五”下降19.7%,年均降幅4.3%,占比2.8%,比重较2015年缩减2.1个百分点。自2017年起,人均财产净收入总量逐年下降,比重回缩,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造成影响。
五、受政策因素主导,转移净收入增收机制转变
随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离退休金上调,最低生活保障、困难补助、扶贫等社会救济补助标准不断提高,政策性增收措施有力拉动转移净收入增长。2020年,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641.3元,“十三五”增长33.4%,年均增速5.9%,占比11.9%,比重较2015年下降0.7个百分点。但由于养老金并轨制及个人缴纳社保基数逐年提高,转移性支出也在同步快速增长,“剪刀差”效应明显,使转移净收入增速放缓。因此,需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升收入增长的稳定性。
第二部分 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进,农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农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十三五”期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共同发力下,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卫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2.7元,同比增长7.2%;中卫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8.5元,同比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8.7%,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6个百分点。
图4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增速(单位: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5年的2.7:1缩小至2.5:1,收窄0.2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经济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卫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速均趋稳。“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3.5个百分点,且连续5年同比增速“跑赢”GDP。
表1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与GDP增速
二、增收渠道更加多元,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卫市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完善,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收入增长因素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比重持续平稳,占可支配收入四成以上。围绕“一带两廊”发展规划布局,推进“1+5”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4712元,“十三五”增长41.4%,年均增长7.2%。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逐年提高标准,农村居民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资,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社保政策的完善,带动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达到1836.2元,较201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9.8%。
三、消费品质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不再局限于温饱消费,已经有能力住得更宽敞、行得更便捷、用得更时尚。从“住”方面对比,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更舒适宽敞,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8m²,比2015年增长15.8%;从“行”方面对比,截至2020年底,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4辆,比2015年增长1.1倍;从“用”方面对比,中卫市农村居民对大件电器和电子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2020年,中卫市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洗衣机104台、冰箱100台、排油烟机35台、移动电话258部。2020年,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53.9元,五年间累计增长37.5%,年均增长6.6%。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美丽农村
宁夏“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十三五”期间,中卫市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农村,把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放在重要位置,聚焦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中卫市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探索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路径与新模式。截至2020年底,中卫市累计建设改造28个美丽小城镇、132个美丽村庄,改造危窑危房10万户,硬化乡村道路1880公里,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24座等基础设施。农民获得感稳步提升,真正做到“家家通公路,村村通网络,垃圾有车运,户户暖炕头”。
五、建立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
“十三五”期间,中卫市加大扶贫帮扶力度,退休金“五连涨”、城乡低保和养老金标准提高等政策拉动,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生态草原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危房改造、养殖业补贴等政策性补贴落实到位,加上政府出台一系列扶贫扶持项目,如阳光工程、免费劳动技能培训等民生工程,进一步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有所依靠。“十二五”时期,养老金每年调整幅度在10%左右,“十三五”时期,上调幅度收窄为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离退休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财政压力愈发趋紧,因此,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保障农民生活,兜底民生底线的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 “十四五”中卫市城乡居民生活前景预判
锚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随着国家在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以扩大内需、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个战略布局中开新局、育新机、谱新篇,重点在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明显缩小城乡差距、突出改善分配结构三个关键环节稳中求进。
依据“十三五”中卫市城乡居民从收入、消费表现出的活跃因素及运行趋势,在“十四五”重大项目逐步实施的推进下,将在以下方面呈现出积极变化:一是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渡过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低迷期,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动力将进一步扩大,对内需消费的拉动作用会大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将出现一个明显增长期;二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结合,农村发展机遇大大优于城镇,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居民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全面提高,乡村发展迎来“黄金期”;三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收入”关系的调整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在剔除政策性及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影响下,二者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步调已逐渐展露趋同苗头,伴随着“十四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将较快并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原则轨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