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7.6元,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2.9个百分点,位于五市第四位。
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
从可支配收入构成看,四大类分项收入“全面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84.8元,同比增加451.7元,增长12.1%;人均经营净收入1344.1元,同比增加216.0元,增长19.2%;人均财产净收入56.5元,同比增加24.0元,增长73.9%;人均转移净收入472.1元,同比增加40.8元,增长9.5%。
二、农村居民收入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84.8元,同比增长12.1%,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个百分点,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8%,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人员流动恢复正常,外出务工形势好转,就业人员增加。二是受春节假期影响,企业向各务工人员结算工资尾款,务工人员年前补发工资增加,有效带动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二)经营净收入大幅增长。一季度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为1344.1元,同比增长19.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7.2个百分点,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8.9%。其中:人均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1015.1元,同比增长18.7%;人均二产经营净收入110.7元,同比增长27.0%;人均三产经营净收入218.3元,同比增长17.4%,一是以玉米、枸杞、牛羊为代表的部分农牧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拉动农业收入增长。二是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批发零售等行业恢复,促进了三产经营净收入。
(三)财产净收入恢复明显。一季度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56.5元,同比增加24.0元,增长73.9%。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较大的原因,主要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生活生产恢复正常,人员流动常态,促使房屋出租,土地流转等财产性收入资金正常落实到户。
(四)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中卫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643.7元,同比增长9.5%,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主要是政策性补贴翘尾因素影响,上年为应对疫情,中卫市在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方面加大倾斜。
三、影响农村居民增收的因素
(一)农牧业成本上涨,制约一产增收。一是农资价格上涨。一季度化肥价格涨幅较大,同时地膜、种苗等农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二是近两年,牧业效益好,农村居民养殖积极性较高,但养殖成本上升,经营收入增长压力大。玉米、豆粕、麸皮、稻糠等饲料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玉米饲料价格创历史新高,一季度中卫玉米平均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3.06元,环比上涨了39.1%,同比增长53%。饲料价格上涨推动养殖成本增加。
(二)贷款支出增加,财产收入增长空间小。一是随着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购车、在城购房需求不断上升,需要承担的车贷房贷利息支出有所增长。二是随着近年来农村居民种养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利息支出。
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促就业。一是要搭建好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依托村社区基层组织网络收集整理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向求职者精准推送企业用工需求。二是利用人缘相亲、地缘相近和疫情相对较轻的优势,在市辖区内出台定向招工、定向用工、定向补助等优惠举措,鼓励市域内企业优先录用本地农民就业,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二)最大程度规避农牧业生产风险。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效防治农业病虫害,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农牧业产品价格预警及价格保护机制。最后要大力发挥保险在化解农牧业风险中的作用,鼓励保险公司在农牧业上面的业务开发,引导农民有意识地参与农牧业保险,规避农牧业风险。
(三)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充分认识到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全方位多举措把本地特色产品卖出去,一是要做好对外宣传,让产品走出去,通过官方媒体、自媒体、与购物网站合作等方式把特色产品宣传出去。二是要建立系统的销售渠道,把资金引进来,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订单农业,避免农民盲目种植,减少市场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