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据开放

沙坡头区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养殖收益严重缩水

2021-07-21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据调查,二季度,沙坡头区生猪存出栏大幅增加,出栏价格快速下跌,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收益直线触底严重缩水,养殖户进入亏损状态。

一、生猪存出栏大幅增加,价格快速下跌

二季度生猪存栏20.3万头,同比增长13.1%,出栏7.6万头,同比增长29.1%。平均收购价格从一季度末的28元/公斤左右下降到最低13.0元/公斤,降幅达53.6%,同比降幅更是达到60.0%以上,出售价格快速下滑,跌入今年以来的历史低谷。

二、饲养成本大幅增长,收益下降

(一)饲料价格、各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

头均饲料支出1562.1元,同比上涨37.8%。随着各类饲养成本的不断提高,压缩了养殖户的盈利空间,使得养殖风险有所增加。养殖用主要原料玉米平均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3.10元,较上年同期的每公斤2.2元增长40.9%;豆粕价格每吨4300元,同比增长9.5%,玉米价格的上升是各种混合饲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人工工资增长较快,生猪养殖用工成本为67.7元/工日,同比增长6.0%。

(二)养殖效益快速下滑。

因养殖成本的不断增加,养殖效益快速下降,养殖利润严重缩水。以2季度生猪和饲料玉米的价格计算,到季度末猪粮比下降到5.5:1左右,自繁自育养殖户保本价为17元/公斤左右,购进育肥养殖户的保本价为24元/公斤左右,已进入亏损状态,养殖户为减少更多成本投入,自身劳动投入加大,相应减少雇工投入来缓解成本压力。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价格的持续低迷,养殖户持“再等等再看看”的观望心理,部分养殖户压栏待售,延长了饲养天数,使生猪出栏重量有所增加,存栏增多,二季度出栏活猪头均毛重达到142公斤,同比上涨3.0%以上,有的自繁自育户将准备出售的仔猪留作育肥猪进行饲养,待价而沽,加大了存栏量;二是受近两年生猪收益可观的影响,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较多,养殖户补栏量相对增加,生猪产能恢复加快,加大了生猪饲养量,出现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三是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部分中小散养户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担忧生猪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顶不住压力,急于出栏,以缓解亏损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市场上出现抛售现象,致使生猪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走势。

四、对202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上半年生猪存栏量恢复到正常水平,6月份存栏达到历史最高峰,出栏迅猛增长,价格创下今年以来最低,但受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影响,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很久,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局面经过市场一段时间的消化,加上随着国家生猪收储市场调控措施的逐步实施,生猪价格会出现短暂的回升,但短期内大幅度回升的可能性较小,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将呈现稳中上涨态势,将会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

五、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疫病防控工作。随着市场饲养量的增多,饲养密度将会增加,做好养猪户的疫病防控尤为重要,要督促养殖户及时采取免疫和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杜绝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保证生猪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二是提前做好稳定生猪价格的工作。从上半年生猪养殖情况的现状来看,饲料成本、医疗防疫费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项因素促使生猪养殖进入高成本、低利润的时期,建议相关部门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尤其避免中小规模、散养户在价格低谷期间的迅速收缩养殖规模,造成生猪养殖数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应积极拓展相应业务应对市场风险,如“保险+银行”等稳定市场供应。

三是进一步加大生猪扶持力度。政府运用“大数据”信息分析市场情况的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咨询的参谋作用,“适度”推进调整生猪规模养殖,进一步完善生猪价格调控有效机制,确保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平衡,使生猪生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