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据开放

中卫市2021年粮食生产情况简析

2021-12-29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21年,中卫市委、市政府紧扣中央、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紧盯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落实粮食安全书记、市长责任制,印发《中卫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但受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同比下降3.7%。

一、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21年中卫市粮食播种面积190.60万亩,同比下降1.3%,综合单产351公斤/亩,同比分别下降2.4%。受播种面积及单产下降影响,粮食总产量同比下降3.7%,为66.99万吨(如表所示)。

中卫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对比表(单位:亩、公斤、吨)



二、粮食生产特点

(一)播种面积夏减秋增趋势更加明显。

2021年中卫市夏粮播种面积13.48万亩,同比下降24.7%,秋粮播种面积177.12万亩,同比增长1.1%。夏粮在粮食作物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9.3%下降到2021年的7.1%,夏减秋增趋势更加明显。

(二)单产水平夏增秋减。

中卫市夏粮综合单产149公斤/亩,同比增长14.7%,秋粮综合单产367公斤/亩,同比下降4.5%。单产水平呈现夏粮增秋粮减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在夏粮播种、生产的关键期有效降雨较往年同期偏多,土壤墒情好,夏粮长势喜人。然而进入7月份后,发生严重干旱,35℃的高温天气出现频繁。在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局部地区玉米受旱死亡,加之旱情影响玉米红蜘蛛病发生发展较重,致使玉米单产同比下降7.0%。马铃薯主要种植海原县山区旱地,受旱情影响同样明显,单产下降12.7%。

(三)杂粮面积大幅下降。

2021年中卫市杂粮面积35.83万亩,同比大幅下降15.8%。主要原因是随着耕地流转规模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化日趋明显,四大粮食作物的规模化种植逐步取代了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的杂粮作物。小杂粮还存在向山区集中的趋势,由于山区土地不利于规模化种植,依然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2021年海原县杂粮种植面积占全市杂粮种植总面积的97.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一)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弱。

气候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依然较大,7月份以来,出现严重干旱情况,山区粮食作物受灾严重,部分灌区也因为灌溉水源不能及时到位而使作物受到影响,如位于扬黄灌区的宣和、永康等地,玉米作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情影响。海原县因山地较多,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粮食全面减产。旱情凸显了粮食生产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对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通过购买保险可以一定程度上转嫁受灾风险,但是农户购买粮食作物保险的意识依然较低,据调查,粮食作物投保率不足50%。

(二)粮食生产管理粗放。

种植大户由于种植面积大,缺乏足够人手管理,且前期化肥、种子、农药、地租等资金投入较大,在生产中后期一切从“省”,导致预防灾害能力弱,产量低、效益低,对粮食增产增收十分不利。普通农户经营积极性不高,多数因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承包耕地由老年人、妇女种植经营,还有部分农户只在播种、收获时回家,平时则疏于管理。这种粗放式经营方式严重影响产量提升,真正实现藏粮于技依然任重道远。

(三)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去冬今春以来,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氮肥平均价格6.1元/公斤,同比上涨17.3%;复合肥平均价格6.0元/公斤,同比上涨14.7%。土地租金、人工成本、农机作业费及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粮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为山区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严厉打击恶意抬高水价,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二是继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长远计,继续投入资金和精力,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二)提高粮食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种植大户要重视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粮食种植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实行技术人员包片驻点服务工作制度,扎实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同时积极扶持粮食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机化服务等专业组织发展,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果,确保在粮食生产的关键节点发挥科技增粮的强大支撑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对种粮大户、普通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适度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依托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引进、推广优质品种,落实综合配套技术,提高粮食总体产量。市场监管部门要出台平抑物价的具体措施,严厉打击哄抬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的行为,切实保障农户的权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