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4元,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区五市第三位,比全区平均增速(6.8%)高1.1个百分点。
图1 2023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从收入来源看,四大项收入呈全面上升态势。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增长7.1%、10.1%、8.6%和2.8%。工资性收入仍然为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60.5%,经营净收入占比为23.2%,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2.0%和14.3%。
、
图2 2022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图3 2023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一)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
2023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332.8元,同比增长7.1%。一方面,中卫市通过政策赋能、稳岗阔岗、开展专场招聘等方式,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有效保障居民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另一方面,特色种植业用工需求增加,吸纳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本地农业务工人数增加。以上因素共同拉动了中卫市2023年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二)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
2023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5110.9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人均经营净收入3282.0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人均经营净收入1818.1元,同比增长16.8%。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全面恢复,旅游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增势强劲,是拉动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因素。
(三)财产净收入小幅增长。
2023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437.1元,同比增长2.8%。财产性收入基数低,比重小,对可支配收入的拉动作用最弱。居民财产净收入,主要来源于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和房屋租金收入,而目前当地租房市场过于饱和,外来人员相对较少,房屋租赁市场不活跃,房屋租金持续低位运行,土地流转金涨幅有限,居民投资理财观念不强、渠道狭窄,加之房贷车贷支出,严重制约了财产净收入的增长。
(四)转移性净收入较快增长。
2023年中卫市城乡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153.6元,同比增长8.6%。一方面,养老金提标扩面,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各类针对特殊困难家庭的社会兜底救助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标,医疗保险费用进一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另一方面,赡养收入和家庭外出从业人员随着在外务工形势好转,寄回带回收入不断增长,几个因素共同拉动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平稳增长。
二、制约中卫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城镇居民增收对工资性收入依赖程度偏高。
中卫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也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方面,部分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靠政策性措施推动,若无增资政策的支持,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今年本地黑色金属、化工等传统工业制造业经营困难,企业利润下降,终端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也是阻碍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劳动力素质低造成务工渠道偏窄。
中卫市辖区的海原县大部分乡镇和沙坡头区、中宁县部分乡镇属于偏远落后山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随着工业企业逐步转型升级,缺乏技能的农民工就业能力无法满足报酬较好的技术行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就业困难。
(三)就业压力较大,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
一是中卫市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和第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深加工滞后,产业规模偏小,就业岗位偏少。二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关闭、停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就业岗位压缩。三是随着数字化发展,用工单位的岗位减少,加上适龄的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尖锐。
(四)部分农产品价格不稳,农民经营净收入增长受限。
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主体,其增长依赖于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农民收入增长与否与经营净收入息息相关。受信息不畅影响,农民很难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盲目跟风加剧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农资价格投入成本增加,都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
(五)转移净收入增长面临挑战,增长压力较大。
转移性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对拉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转移性收入中政策性转移性收入比重较大,农民转移净收入增幅有限,持续增长将面临巨大压力。
三、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建议
(一)加大就业创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政府支持就业创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资源,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提升工资性收入水平。二是加强就业保障和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失业人员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优化创业环境,加强扶持引导。
一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二是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打造便捷有用的劳务信息平台,促进就业的稳定性。
(三)强化全方位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
一是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培训投入,严格考核程序,确保不流于形式,确保培训紧扣需求,着力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二是加强农民工对工作适应能力锻炼和培训,促进其自身能力与就业岗位的相匹配,扩大农民工就业。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适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
(四)加强农业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一是加强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其知名度和认可度。通过创新营销、讲述品牌故事,以及借助“线上+线下”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加强“互联网+农业”工程实施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物流等行业,拓宽销售渠道。三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