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移民产业发展,通过念好“育、引、联”三字经,壮大移民区产业、提高移民产业增收致富能力。
因地制宜,念好“育”字经。抢抓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发展机遇,依托我市“一带两廊”产业规划,结合各移民区资源禀赋,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向移民区倾斜,培育移民区重点产业,着重发展枸杞、苹果、草畜、小杂粮、马铃薯等优势种植产业和牛羊养殖产业,全市各移民区共发展特色种植26.08万亩,移民区牛羊存栏分别达到6.1万头和12.6万只,移民群众来自种植业、养殖业的收入稳定增长。
招商引企,念好“引”字经。今年以来,先后引入光明乳业投资4.2亿元在沙坡头区常乐镇新建万头奶牛智慧牧场,流转康乐移民区9200亩土地种植饲草玉米5400亩,新增移民区土壤改良5080亩;与贵州黄牛集团合作,对沙坡头区康乐、敬农5个养殖园区实施标准化改造,在康乐新建1个千头肉牛养殖园区,深入实施“奶牛带肉牛、母牛育肉牛”的发展模式,移民区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充分利用好华润集团捐赠的3000万元,集中用于海原县肉牛深加工项目建设和运营,助力海原县肉牛养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政企民三赢。
强化联结,念好“联”字经。持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将移民群众牢牢嵌入到产业链上、捆绑到利益链上,使移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致富增收。沙坡头区在移民村工程建设中参照“以工代赈”模式,康乐、敬农移民区发放务工工资达1320余万元,5个移民村人均增收1046元。中宁县实施“联合党支部+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银行+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为2795户移民托管肉牛3.53万头,2936户移民托管奶牛2936头,移民人均来自牛产业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海原县采取“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通过落实到户产业补贴、基础母牛补贴、“见犊补母”补贴等扶持政策,带动移民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全县移民安置区肉牛和羊养殖分别达5907头、15897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