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工作信息

喊叫水“1344”新模式 助力移民增收致富

2022-02-28 来源:中卫市乡村振兴局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中宁县喊叫水乡马塘生态移民区共有4个移民村,共安置“十一五”生态移民1774户7017人,近年来喊叫水乡把培育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作为移民群众持续增收的主攻方向,在移民村突出党建引领,探索“1344”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移民“造血”能力,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一是抓好“1”个规划。立足移民村村情实际,围绕解决移民群众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喊叫水乡创建全区移民搬迁致富提升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移民搬迁户后续扶持政策及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移民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15)》,明确实施党建引领示范工程、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等七项工程,列出任务书、项目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着力推动移民村组织融合、发展融合、治理融合、人心融合。

二是聚力“3”产融合。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大园区带小庭院”循环发展,整合资源要素,强化政策落实,注重示范引导,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鼓励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创新开展庭院经济示范户、人居环境观摩评比,移民村栽植苹果、杏树等经果林5000余株。积极整合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等各类资金,借助金融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贷款4000万元,完善利益联结模式,辐射带动799户移民群众托管养殖肉牛6460头,实现移民群众人均增收3400元。动员流转土地2775亩种植枸杞,带动移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枸杞加工帮扶车间一处,拓展农业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逐户逐人做好移民群众就业调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定向推荐岗位,486名移民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坚持“4”轮驱动。发挥组织引领,配齐配强移民村“两委”班子,通过“板凳课堂”“田间课堂”等有效载体引导党员走在前、做表率,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深化人才推动,实施“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持续在引、育、用上下真功夫、下大力气,培育致富带头人16人、后备力量19人,让村级“能人”成为引领移民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示范带动全村扭成“一股绳”、合成“一张网”。强化龙头带动,推行“联合党支部+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银行+农户+保险”新型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3家,建立千亩枸杞种植基地、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等,构建利益联结,农企利益联结覆盖面达80%以上,以规模效应推动移民增收。广泛宣传推动,组织30余名乡村干部划片包区,进网格、入农户,深入宣传肉牛托管养殖模式,讲清政策机制,打消群众顾虑,推动产业发展。

四是夯实“4”个保障。强化党建引领,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能”,持续推进村“两委”班子“双强”建设,强化帮带措施,帮助移民村党支部理清思路,鼓足干劲,形成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工作氛围。强化机制保障,推广肉牛托管养殖利益联结机制,对能够信用贷款农户,每户年分红达0.8万元-1.2万元;对监测户、无劳力户、大病重病等重点户,由村集体经济抵押贷款,每人分红不低于2000元,剩余红利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强化服务保障,明确每村由一名干部直接负责托管贷款事宜,畅通企业、农户、银行之间联系,及时协调解决出现问题,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强化风险防控,创新实施“订单+保单”双单保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作用,着力化解经营风险,全乡产业保险覆盖保持在95%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