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工作信息

多措并举 综合施策 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

2023-09-01 来源:中卫市乡村振兴局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今年以来,中卫市坚决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推动乡村振兴走在西部前列”的安排部署,制定印发《关于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产业根基进一步夯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8.04万亩,完成任务的102.5%。聚焦枸杞、牛奶、肉牛等“六特”产业,全市奶牛存栏14.2万头,同比增长17.3%;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0万头、187.1万只,同比增长17.3%、7.2%。创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

二是人才总量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六大人才培育工程”,全市现有特色产业人才11698人,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500余人。探索建立“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田间学校+农民”等模式,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7个、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1个,培育高素质农民1300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571名。

三是文化育人进一步凸显。加强地方特色戏曲、民俗、传统技艺、方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羊钱鞭”“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中卫建筑彩绘”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卫黄河古村休闲赏花游”“中宁枸杞研学游”“中卫乡村古道秋季探秘游”3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创新开展“千名文艺志愿者进基层”主题实践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

四是美丽乡村进一步添彩。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村每周巡查、乡半月督查、县月度检查、市季度核查”四级联动机制,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48个。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已达到3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98%以上,无害化率达到95%以上;改造完成卫生厕所3167户,完成任务的55.6%。

五是组织引领进一步发挥。制定“五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制,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联系点制度,搭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持续深化“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2个,创建党建示范乡镇35个、党建示范村390个,全市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占比提升至88%。大力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党建共同体13个,覆盖93个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22个。

六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68.98万户,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84.8万亩;沙坡头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推进农村产权确权赋能,各县(区)在农村承包地确权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范围,累计确权颁证164本。

七是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制定《中卫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考核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2023年全市新识别监测对象285户1122人,风险消除151户578人,未消除风险1411户5503人。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全市脱贫群众(含监测对象)就业5.6万人,1-7月全市新增小额信贷9493户5.16亿元,新增“富民贷”3740户4.8亿元。深入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全力推动我市2个乡镇、16个村的示范创建。

下一步,中卫市将严格落实《中卫市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的意见》,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协同推进上再强化,在巩固脱贫成果上再精准,在五大振兴推进上再精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