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开局“十四五”,中卫财政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提升我市开放水平。
一、强化资金引导,助力外贸新发展
争取到位自治区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948万元,在加大财政支持外经贸发展上聚焦发力。一是在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上发力。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展产品认证、品牌培育、对项目实际发生费用给予补助;二是在促进对外投资和合作上聚焦发力。对外经贸企业完成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管理体系认证等费用给予财政支持,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投保费用给予补贴。截至2022年3月,中卫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1.81亿元,同比增长74.91%,占同期全区进出口总值的22.05%,其中进口4.78亿元,同比增长5.97%,出口7.03亿元,同比增长213.75%。
二、支持航空建设,提升机场新效能
2022年,市财政筹措资金7700万元大力支持航空口岸建设,围绕打造西北最佳旅游支线机场目标,坚持客货并重、进出并举,不断培育航空客货运市场,全面提升机场航运效能。一是支持航线培育。对持续稳定运行中卫至北京、上海、重庆等既有航班按照实际执行班次给予补贴,新开通厦门、杭州、郑州3条航线,通航枢纽、干线机场11个,对新开通的航班按进出中卫客流增量给予奖励。二是做特航空物流。按照航空物流为功能农业服务的定位,持续采取财政货运补贴+“0.5元发全国”+航空公司、物流企业降费让利等措施,以顺丰、德邦等快递物流公司为主体,利用客机腹舱发展货运业务;同时,市财政对中卫市生产的特色农副产品按照1元/公斤的标准给予企业航空货运补贴。目前,完成货邮吞吐量931.6吨,其中特色农副产品887吨,占货邮吞吐量95%。三是做活旅游包机。在中卫沙坡头机场起降或经停的旅游包机,对进出中卫游客人次给予包机商奖励。目前,开通了至昆明、武汉、南昌、沈阳旅游包机,共执飞248架次,运输旅客3.8万人次。
三、推动物流建设,构建发展新格局
按照市委“123456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性铁路物流基地、丝路经济陆路交通物流枢纽、国内空中物流中转节点”目标,中卫财政积极筹措资金,主动配合,全力推进口岸、物流、民航、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宁夏钢铁集团中卫热电铁路专用线项目进展顺利,安排资金348万元编制18项支持性文件,目前项目用地已通过自然资源部预审,获得自治区立项批复,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中卫迎水桥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了预可研、可研编制工作,引进中铁集装箱兰州分公司、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青岛港务集团、中外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建设无轨站、内陆无水港、集装箱堆场等设施。中卫沙坡头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已纳入民航、自治区、中卫市“十四五”规划,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民航发展基金、自治区政府资金支持。中卫火车站改扩建项目已完成预可研、可研报告的编制。
四、积极融入“双循环”,扩大开放促发展
中卫市财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创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跨境服务等物流服务新模式。深化区域开放协作。落实《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积极融入陆海新通道建设,由中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与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陆海新通道运营宁夏有限公司,搭建了联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在中卫迎水桥铁路货场开行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宁夏首列南向班列,主要货物为宁夏及毗邻地区蛋氨酸、石板材、小麦等,为宁夏及周边地区企业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享受沿途省市优惠政策,降低物流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快对外开放步伐。2021年开通了中卫南至西安北“沙坡头号”高速列车,标志着中卫全面融入全国高铁路网,市财政筹措资金400万元支持高铁开行运营;开通了首列新疆发往迎水桥的35吨敞顶箱班列,标志着“疆煤进宁”西向通道全面打通;开行了首列宁钢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1万吨铁精粉的国际班列,标志着国际货运回程班列正式开行。优化对外开放服务。安排资金80万元支持中卫海关工作,促进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辖区外贸企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率达100%。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依托中卫物流枢纽开行国际班列货物集散多、组装快、用时短、成本低等优势,持续深化与宁夏嘉里互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持续开行国际班列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下一步,市财政将继续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增强外贸内生动力;同时,科学统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繁荣交通、物流市场,助力我市开放型经济高效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