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
马国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该提案提出的第4条建议“抓服务保障,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再发力”,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目前已全部办结,现答复如下: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305条惠企便民服务措施,推行“大预审”服务“4+N”工作机制,在线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缩减50%。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各类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截至目前,累计退税减税降费5.4亿元,受益市场主体44772户,共为4590家企业降低养老、失业保险费1.05亿元;为5家单位缓缴失业、工伤保险费1.92万元。全市小微企业贷款227.16亿元,同比增速29.87%,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169户小微涉农主体提供融资担保11.56亿元。全面清理违规涉企收费。市场监管、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在2022年开展专项行动基础上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国家、自治区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的落实情况。积极推行新办企业刻制首套公章(包括单位公章、法人章、发票专用章、企业财务章)“零费用”举措,为4347户新办企业“零费用”刻制首套公章,为企业节省费用121.72万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探索开展便民利企举措,推出“十六办”套餐式政务服务,131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办”,设置“一窗受理”窗口,一窗受理率达90%。1446项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同源发布、同步更新、一体化办理。1092项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900个事项“掌上办”,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85项事项“一证(照)通办”,101项高频审批事项“零材料”可办,120项事项下沉至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深化“跨省通办”“区内通办”,对接招商引资地、原材料供应地、企业员工来源地等32个城市,签订“跨区域通办”合同协议,通过全程网办、两地联办和异地代办等服务办理“跨域通办”2708件,“区内通办”26632件,实现跨区域业务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开展“零跑路”代办服务,成立“帮代办”工作专班,主动为181个市本级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项目提供“零跑路”代办“管家式服务”,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减6个工作日,审批材料减少30.5%。破除隐性准入壁垒。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主动公开相关领域投诉举报电话。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网办,企业网上登记率达97%,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照、章、税”全流程“零收费”。深化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改革,截至目前,我市9804户市场主体依托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程序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同步申领电子印章,实现经营主体身份凭证“随身行”、身份验证“一照通”。
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找准“需求点”,靶向发力。编制印发《“十四五”期间中卫市人才发展规划》和《中卫市“智创卫(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配套出台“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人才”等6项“重点产业+人才”行动计划,形成了涵盖引育措施、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各环节的“1+1+6”人才工作体系。打好“组合拳”,精准招引。围绕中卫“六个特色”产业,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引进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向中卫聚集。统筹全市企事业单位空缺事业编制,赴西安、兰州、武汉等大中城市高校召开专场宣介招聘会,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急需紧缺青年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引进硕士研究生97名。市级领导带队先后到福建漳州市、厦门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与漳州市达成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意向。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级重点产业专家服务项目8个,拟柔性引进30余名智能制造、牧业技术、企业融资、康复医学等领域高层次专家来卫开展科研指导、人才合作。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人才招聘活动,组织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会24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42万多个。优化“软实力”,用心留才。启动实施“智创卫(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选拔30名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人才进行专项培养;择优推荐选送5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参加“西部之光”“青年拔尖”“基层之星”等人才培养项目,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挂牌成立中卫市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围绕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企业发展需要,开展技能人才培训2192人,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309人,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充分发挥“科技支宁”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一批新材料、大数据、特色农业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高校走进来,建立与东部高校定期培训交流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优良发展环境。中卫工业园区管委会与西安交通大学达成定向培训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企业人员开展培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瑞泰科技、中盛新科技等3家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组织30多名职工就读西安交大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切实激发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干事热情。
中卫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0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中卫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068763)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