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公安局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号建议的答复
李红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建议共提出具体建议3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3条,目前已办结3条,不具备办理条件的0条,需跨年办理的0条。具体情况如下:
第1条建议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在市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全国全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以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交通安保为主线,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为目标,以“除隐患、防事故、保安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城市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全力营造安全畅通、平稳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交管局《普通公路安全隐患突出点段治理工作指引》,健全完善动态排查、挂牌督办、联合验收、签字销号等机制,严格落实“三个一律”制度(即凡是排查出的隐患点段,一律书面报告地方政府,一律书面函告主管部门,一律挂账督办整改),压实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整改责任。
一是定标准,强化系统治理。由市交安委牵头,多部门联合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认定标准,印发《中卫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规范(试行)》,并进行动态调整,精准排查道路安全隐患,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包点包段责任,定人员、定标准、定时限,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列清单,强化协同共治。将排查出的隐患逐项分解,分别细化公安、相关部门“两张责任清单”,通过公安和“交安办”两线部署推进。聚焦“显性、隐性”两大形态,坚持排查问题“早、多、大”原则,发现问题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厘清部门分工,分类精准治理,一路一方案、一段一方案、一点一方案,量身制定“个性化”整改措施,实现粗放管理向精准除患根本转变。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有效干预,切实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持续推进城市道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精细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三同时”和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严防道路“带病通车”。三是健机制,强化闭环销号。打破过去“背靠背”“两不清”,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城市道路隐患挖根起底,对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建立清单、推送属地,并结合全市道路交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4行动,落实“一点一策”综合治理,按照“减存量、控增量、动态清零”的工作思路,健全道路隐患整治动态评估机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活动。建立由当地党政领导签字认领的隐患台账,层层签字压责,全覆盖、全链条、起底式开展排查整治,抓实三方验收,对账复盘、评估,推进“闭环管理”,确保道路安全隐患整治到位。
今年以来,市公安交管部门充分发挥交安委牵头抓总作用,统筹组织各县(区)人民政府、住建、交通、公路管理等部门力量,组建由业务骨干与技术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全面复盘分析部局通报各类隐患点位、事故多发点段,分级踏勘核查,分类推动治理,确认公路安全隐患突出点段18处,〔部级督办3处(包含2处精细化治理)、区级督办10处、市级督办5处〕。截至目前,部局督办3处,已治理2处,1处正在治理中;区级督办10处,已治理8处,剩余2处正在治理中;市级督办5处,已全部治理完成;市、县(区)两级道交委牵头组织公安交管、公路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对2019年以来发生交通事故导致3人以上伤亡事故的重点平交路口、弯坡路段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认真细致地排查共15处,已治理11处,已按照治理指引制定了隐患排查报告、治理报告等相关文件,其余4处正在协调治理;结合2023年伤亡人交通事故信息及全市道路通行特点,对易引发亡人交通事故的隐患类型进行全面排查,通过系统梳理、合理归类,梳理事故多发路段5处,已整理3处,2处正在施工治理中。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匮乏、历史欠账较多、交通安全风险较大的突出问题,市交安办专项部署三县(区)开展“八项整治措施”及全市公路护栏提升行动。即: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事故多发、长大下坡路段及高危路段新增爆闪警示灯142套;整合改造平交路口18处;增设路侧防护栏9625米;新增减速带265条;施划震荡标线3725.25平方米;安装国省道中央隔离护栏200米;新增测速降速设备8处;规范设置穿村过镇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及路侧出入口9处。为进一步有效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由“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延伸,改善我市整体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水平和通行条件,市交安委在全市部署开展三级以下公路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项目经费,全力推进三级以下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目前正在推进中。
关于案据中提到的建议,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2022年以来,我局通过调研、摸排,并报请市人民政府专题研究同意,在文昌街与正丰路等11处路口建设信号灯及部分配套电子警察设备、同步更换部分路口信号机、增加存储设备和部分标牌等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项目。今年以来,我局对主城区47处遮挡信号灯、影响行车视线的绿化带、树木等隐患点位及时抄告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二、借助城市主干道路提升改造契机,我局对沙坡头大道南北道、迎宾大道、鼓楼南街、应理南街、利民桥、文昌桥、新墩桥等主干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督促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加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系统规划和建设,对应理南街、沙坡头大道等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进行渠化,通过设置隔离设施、施划导向标线等措施,保障非机动车通行、等候空间,减少机非混行、交织冲突现象,切实保障非机动车通行空间连续性和舒适性。
三、安排专人对沙坡头大道等路段道路18处标志标牌进行摸排、更换,对怀远路与沙坡头大道、迎宾大道与沙坡头大道等交叉路口相应标线进行重新施划,更改对应的标志标牌,并对流量集中的路口信号灯灯时及道路标线设置进行优化。
四、大力组织开展市区道路交通缓堵保畅工作,拆除了怀远南路和鼓楼东、西、南街道路中心隔离护栏,做优了鼓楼北街机非融离交通组织模式。优化调整后,市区整体拥堵指数明显改善,通行效率明显提高,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社会反响强烈,市民普遍点赞。
五、善思力行, 避免机非冲突。取消了沙坡头大道迎宾桥、怀远桥、南街桥、应理桥左转弯掉头车道,避免在路口出现机动车左转与非机动车直行冲突现象出现。同时,在沙坡头大道各平交路口增加车道,切实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六、“月亮”标线视线盲区消右转隐患。在市区翻修新建后的各平交路口地面采用黄线防滑漆和弹性警示柱,将盲区变成一个醒目的黄月亮区域和分割带,将大型车辆右转内轮差形成的盲区可视化,警示右转车辆注意提前减速避让非机动车,提醒右侧非机动车远离右转的大型车辆。
七、车道“瘦身”增量,道路功能加强。将市区翻修后的迎宾大道全路段由原来的双向8条车道,调整为双向10条车道,通过对称式车道布置,增加直行方向车道,减少直行车辆排队长度,切实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路畅心安”的道路交通环境。
八、务实为民,扩能提效。在文昌桥、利民桥两个双十字路口,试用AI实时交通信号优化系统,整套系统可基于智慧雷达采集的高精度交通流信息,经由人工智能引擎进行毫秒级运算,得到路口信号灯最优配时。为了让夜间车道分道更加明显,避免发生偏移和事故,试点对文昌桥双十字路口八个方向安装了凸起路标,其突出的外形能帮助驾驶员识别路面上的标线,夜间利用其逆反性材料反射车灯的光芒对驾驶员进行视觉提示。
九、精细精致, 出行品质持续改善。通过科学渠化分配车道,优化调整信号配时,使用行人过街二次放行模式,施划立体彩色行人过街斑马线、设置行人过街声讯警示箱、主动发光交通标志和“礼让行人”标识等一批新技术交通设施,提高了人行横道线的辨识度,较好地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状况,取得了文明交通出行品质持续改善的成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
十、中卫高铁南站道路建设状况。中卫高铁南站于2019年12投入运营,周边建成13条道路,共有5个十字路口、20个T型路口,形成“十纵三横”布局(“十纵”,由东向西为石空街、宁安街、鸣沙街、宣和街、镇罗街、常乐街、海城街、兴仁街、西安街、黄河二桥;“三横”,由南向北为中宁路、海原路、滨河南路)。前期建设项目中,项目建设单位未配套落实“三同时”制度(即道路主体工程的修建和铺筑要与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中央护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电子警察、停车港湾等交通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建成运行后,因路口多、标志牌指示不清,缺少交安设施等问题,给通行带来较多不便。
前期调查研究解决的措施
高铁南站周边道路建成通车后,我局先后会同交通局、住建局等多部门对高铁站前广场道路进行实地勘踏,就道路交通通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拟定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保留原有的双向通行标线,在滨河南路至高铁站路段上需要设置23处交通信号灯以及其他交安设施,预算资金约1257万元。信号灯、电子警察设置过多、过密,不仅增加车辆等侯时长和建设成本,而且存在较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借鉴先进城市高铁站、飞机场站单向交通组织优化经验,将站前广场各道路上原施划的双向通行的交通标线改为单向通行,并在停车场出入口、站前广场沿路设置醒目的标牌及禁止停车标志,增设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及各类交安设施,预算资金约578.3万元。单向通行是增加交通容量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通行方式,便于组织“绿波”交通,提高交通效率。同时可以减少滨河南路的交通压力,降低站前广场“三横十纵”共计 13条道路路口通行不便的现状。
优化调整后的道路交通状况
鉴于高铁站前广场车流量少、道路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初期我局用24个圆形隔离墩将宣和街、镇罗街道路断面阻隔。在此基础上使用移动硬隔离将宁安街、鸣沙街暂时封闭。随着卫民黄河大桥开通,高铁线路逐渐增加,滨河南路、站前广场的交通流量日趋增长,我局结合市政府各级领导及交通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聘请交通组织设计团队专门对此开展实地调研,制定了《中卫南站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提升建设方案》,先后4次对中卫南站区域交通组织进行了优化调整,不断提升高铁南站整体交通组织通行效率。一是在滨河南路与石空街T型路口、滨河南路T型路口、滨河南路与S202省道T型路口3处路口增设3套信号灯及电子警察装备,在主要路段增设19套警示牌、1块单行道提示牌,增设7处禁止左转、右转标牌、1套转弯道路安全预警系统、2套违停抓拍系统,清除原有3123平米标线,重新施划2750平米标线。二是在南站广场及周边地下车库安装46台摄像机,建设2处网络高清激光云台摄像机,在制高点建设1处AR全景拼接摄像机,对高铁南站进行无死角实时监控,在重大安保活动可进行实景指挥、目标布控和追踪。三是在南站广场道路新建信号灯及电子警察装备1套、禁行抓拍3处,新建地点指引标志15个、方向指标8个、分道标志7个、限速标志21个、禁止货车标志7个、禁止鸣笛7个、禁止左转标牌2个、禁止右转标牌1个,更换原指路标志反光膜7处、调整1处标志标牌位置;清除标线100平米、施划标线2700平米、热熔字符80个。四是结合道路交通流量情况,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在不采取封闭环形路口措施的情况下,将3处直行导向箭头改为左转导向箭头,同时结合前期设置的道路指示标牌,在进入市区路口施划了醒目的“市区右转”交通指示文字标识,提醒进入市区车辆靠右行驶右转进入市区。在7处左转路口路段设置强制左转指示标牌,在1处禁止直行路口设置禁止直行指示标牌,有效提升路口通行能力。
下一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将充分依托市交安委指导、协调、督导、检查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深化道路交通隐患点位综合治理和交通管理工作扩能提效,为营造优质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护航中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2条建议办理情况:
一是严格落实逢五、逢十、周五、周末等酒醉驾统一行动,根据辖区车辆流动特点和酒驾醉驾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强化餐饮、娱乐场所,KTV周边、城乡结合部、进出城主要道路酒驾醉驾查处力度。结合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将酒驾醉驾融入日常执勤执法中,坚持“白+黑”整治模式,对过往的车辆认真检查,做到检查卡点随机化、整治时间不定化、整治区域全覆盖。突出夜间10时至凌晨2时的突击查处力度。通过采取异地用警、组织机关民警充实一线执法力量、邀请媒体协同作战等方式,集中优势警力、整合有效警力,对过往车辆进行“拉网式”“扫描式”逢车必检、逢疑必测。严查酒驾醉驾、涉牌涉证、超员等重点违法行为,形成严管、严治、严处的“无缝整治”机制。期间,共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474起,其中,饮酒338起,醉酒136起。二是制定印发《全市电动车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全市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行动,采取罚款、劝导、现场警示教育、文明交通体验等方式,加大现场查纠力度。联合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组织开展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优势警力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高峰时段管控力度,规范电动车停车,加大乱停乱放处罚和清拖力度;对沿街商铺、摊贩乱停乱放开展联合集中整治,并安排驾校志愿者上路开展乱停乱放劝导。三是每周二、周四、周六为集中统一行动。根据违法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将警力向违法行为多发路段倾斜,严格查处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等重点违法行为,着力打造严管态势,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今年截至目前,开展专项整治行为186次,查处电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4327起,在市区设立移动小课堂8处,劝导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20万余次,查扣四轮电动车385辆,处罚无证驾驶78起,粘贴老年代车备案识别号牌2000余个。
第3条建议办理情况:
一是始终坚持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提高群众文明守法出行意识”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优势作用,突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效果导向”,依托新闻媒体和“中卫交警”新媒体矩阵开展违法“大曝光”,高频曝光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礼让斑马线以及非机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占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每周通过案例警示或视频形式开展案例“大警示”,曝光本地酒驾醉驾驾驶人、典型违法案例及事故案例,实现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的积极效果;每月曝光“高风险运输企业”及“逾期未审验”“记满分未学习”等重点驾驶人,每季度曝光“终生禁驾人员”,切实提升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截至目前,共发布“曝光台”338期。曝光机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共3822起,酒驾醉驾22起,非机动车违法行为290起,终生禁驾人员2人,高风险运输企业308家(次),重点车辆410辆,重点驾驶人26661人,违法及事故案例195起。二是切实提升交通安全宣传“靶向性”,聚焦重点人群,强化精准宣传。不断夯实“两客一危一货”、高风险车辆所有人和驾驶人、初领驾驶人、出租车、校车驾驶人、快递、外卖行业从业人员等重点驾驶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知法、懂法、遵法、守法。三是进一步强化群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参与度。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交通安全宣传的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实现1+1大于2的宣传效果;开展线上有奖问答活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内容,激发群众学法热情;开设“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平台,鼓励群众积极举报交通违法行为,营造全民抵制交通违法、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结合“小手拉大手”主题,组织各交警大队深入辖区学校、幼儿园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印制《致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提升学生及家长的文明出行素养;根据不同受众,制作主题海报,定制带有交通安全标语的雨伞、交警小熊、安全头盔、扇子等宣传品向群众发放,不断延伸交通安全宣传触角,扩大覆盖面,提高群众知危险、会避险能力和“文明交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联系人及电话:周海生 7060601。
中卫市公安局
2024年9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