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公安局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
8月17日,市公安局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工作成效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张淑芬通报了全市公安机关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及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市公安局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和困难问题,严格执行《宁夏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8项措施》,进一步推动警务前移,着力加强企业周边治安防控,防范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全方位提升服务效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领导包保推进
制定《中卫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各部门、各警种聚焦改革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打通数据共享渠道,为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和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困难和问题。
2.精准靶向服务
持续固化重大项目“警长制”,扎实开展涉企“三项清理”工作,建立服务企业档案“一企一档”制度。今年,市局包保领导走访企业20余次,召开警企座谈会14次,收集整理意见建议45件,排查化解涉企问题33个、风险隐患15处。建立常态联系企业机制,配备企业警长265名,张贴悬挂“警企共建服务企业”公示牌137张,发放便携式警企联系卡230张,全力做好服务管理。
3.多元化解纠纷
依托多部门联动一站式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建立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企业警长”依托警企联系机制,常态排查、及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全程跟进化解。今年,成功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72起,实现了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同时,开展普法宣传,提升辖区企业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
4.严打涉企犯罪
今年以来,在企业聚集区,建立经侦警务工作站3个,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护企安商”及“净企”专项行动,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企业间相互投资合作进行背景审查12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摸排“空壳”企业1158家,登报公示全部注销。对涉企案件专案侦办,破获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案件40起,挽回经济损失3100余万元。
5.维护治安环境
深入开展“平安园区”建设,指导企业配齐治安保卫人员、完善安全防范设施、健全内部保卫制度,切实加强内部安全防范,检查消除内部安全隐患40余处。开展“警企共建、企企联建”,整合距离相近企业的保安力量230余人,由公安民警带队开展企业周边巡逻防范,提升防范管控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力度,发放宣传彩页3500余份,开展进企业宣传活动8次,举办普法讲座3场。会同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5次,提升企业安全防范水平。“网上网下”结合,向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务工人员广泛开展反诈防骗宣传,切实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6.优化审批服务
推行“一窗通办”,整合户籍、交管、出入境、治安等部门数据资源,对高频办理事项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优化办事程序,实行助企服务“一站式”、容缺受理“一次办”、车驾管业务材料“免提交”、特行备案“零材料”、审批时限“再压缩”、审批条件“更简化”、高级人才服务“优先办”等16项小举措,对剧毒危化品购买、运输、大型汽车注册登记、转让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落实“快办”制度。今年,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2461次。
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成效显著
1.高位推动,组织领导高效有力
市局党委把夏季行动作为党委中心工作,与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密切结合,一体推动、紧抓不放。“一把手”以上率下,各警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体参战民警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有力有效推动夏季行动紧张有序开展。
2.重拳出击,破案攻坚成效显著
针对夏季治安特点,坚持依法严打、以打开路,重拳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100%;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聚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持“打团伙、破网络、抓主犯、断链条”,电信诈骗发案下降26.3%,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8起,抓获嫌疑人158人,止付涉案资金974.3万元,冻结涉案资金2011.9万元,打掉“跑分”团伙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人。紧盯“民生小案”,盗窃案件发案下降15.7%,破案1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3人,打掉盗窃团伙11个,成功破获公安厅挂牌督办的“沙坡头区邱某某系列诈骗案”。持续开展“追逃”行动,充分运用“传统+现代”手段抓获逃犯46人。
3.守护安全,风险隐患动态清除
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为牵引,统筹结合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开展“地毯式”排查、“清单式”整改,动态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全时空守护辖区平安,当好平安“守夜人”。保持每日370余名警力24小时巡逻查控;滚动检查“九小”场所、重点单位等23963家次,整改安全隐患4856处,查处涉燃气安全案件45起;排查整改运输企业问题隐患45处、道路安全隐患63处,查处无证驾驶、酒驾醉驾、超速超员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7712起,有效预防减少了各类案件事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财产损失分别下降30.43%、37.46%;坚持“巡查宣防”一体推进,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消除了一大批隐性安全隐患、劝阻了一大批群众免受电诈,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
4.真督实察,保障行动取得实效
把督察督导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取得工作实效的重要保障,局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点,深入基层驻点督导,警务监督部门直插一线,巡回督办,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同时,在督察督导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固化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法制部门在强化执法督察的同时,注重送教上门,制定执法指引,参与重大案件办理,为依法打击整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保障夏季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问答
问市公安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还有哪些创新举措?
市公安局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在严格落实自治区公安厅“28项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16条助企便民的小措施。同时总结固化“企业警长”机制,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
问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有哪些措施及成效?
全市经侦部门始终致力于营造公平公正、亲清统一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坚决维护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净企护航”“护企安商”“追赃挽损”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市经侦部门连续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0起,挽回经济损失1.05亿余元。同时强化执法保障、执法监督、主动服务、普法宣传,以“谦抑、审慎、文明、规范”执法理念,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杜绝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保经济、促民生、稳发展目标。
问在车驾管业务办理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一是已全面落实税务、保险、机动车检验等企业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企业及个人办理车驾管业务时无需再提交购置税和交强险纸质材料。二是境外中国公民因故无法回国(入境)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审验、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可以委托国(境)内人员申请延期办理。因故无法于2023年底前回国(入境),导致驾驶证逾期未换证、未审验的,可以在回国(入境)后6个月内补办手续,恢复驾驶资格。三是向中宁、海原县全面下放大型汽车注册登记、转让登记、抵押登记业务,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截至目前,海原县海兴车管所、中宁车管所已办理各项业务4744笔。四是为方便货车办理进入城区“通行证”,采取网上办理模式,发放“电子通行码”,实现外环线及以内道路通行码随时申请、随时办理。该措施实行以来,已核发货车电子通行码146张。
问工业园区分局推行“无干扰式”现场监督管理措施具体是如何实施?
园区公安分局结合“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在企业监管方面推行“无干扰式”现场监督管理模式。日常工作中,联合管委会、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等职能部门入企检查,有效解决了多部门各自为阵,企业疲于接待的情况;入企检查过程中,不涉及监管的企业部门不打扰,不要求企业领导陪同检查;就剧毒、易制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购买、生产、使用、储存、销售等各环节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其他种类的危险化学品业务“不打扰”企业;依托危险化学品相关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巡查、网上管控,有效实时管控危险化学品,杜绝流入非法渠道。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