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良好交易环境,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截至12月份,完成进场交易项目580个,交易额达399048.63万元,节约资金19923.48万元,节约率4.76%。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模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相关深化改革会议精神,把握改革动向,全力配合有关部门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模式。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政府采购等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作实现常态化,今年以来共有552个项目采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其中工程类项目306个,占具备电子化交易条件项目的100%,占进场交易项目的97.76%;政府采购项目225个,占具备电子化交易条件项目的100%,占进场交易项目的91.46%;工业用地21宗,电子化交易100%。大力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和“评定分离”。截至2022年12月,共服务远程异地主场评标项目116个,占交易项目总数的20.75%;累计服务远程副场交易项目761个。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中试点推行“评定分离”交易项目68个,实现了招标项目“评优定优”目标,更好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进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业务。截至2022年12月,共有1202个项目标段采用保函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其中235个标段597笔保证金选择使用了电子保函,担保金额达8859万元,服务市场主体223个,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六权”改革进场交易工作。全市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交易权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中心积极对接区局和全市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前在场地设置、交易流程、设施配备、人员培训方面做好了进场交易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项目进场进行交易。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公共资源平台规范化建设标准,持续强化软硬件建设。科学设置了开标区、评标区、公共服务区和办公区,增设了政府采购和工程交易见证室、行政部门监督室、调档查阅室、电子报价室、远程异地评标室等。增设服务设备,在各开评标室配备多功能一体机、云桌面电脑、打印机、防磁柜、可视对讲和智能寻呼等设施设备,提高了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简化交易流程。通过咨询热线、微信群、QQ群等方式,提前告知进场交易各方场地安排、疫情防控注意事项等,让服务对象少跑路、不跑路。对进场交易主体不登记、不备案、不审核,只要具备相关法律法规手续即可进行登网交易,确保项目在交易中心不受阻、不延误,做到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日发挥效益。优化交易平台投标保证金缴退功能和流程。对未中标企业的投标保证金当天系统自动退回,对完成交易活动的项目标段,按照“原路退还”的原则,在中标候选人公示后1个工作日内,交易平台自动发起退还投标保证金的指令;对过去长期滞留、应退未退的保证金全面核对、集中清退;积极推进保证金“保函”业务,缓解了部分投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供精细化服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编制并主动公开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工业用地挂牌等3大板块30个服务事项“一站式”服务指南,在开评标室电脑旁张贴开机操作提示,放置评标系统专家评委操作手册135册,梳理涉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策法规96项,并制作成电子文本(政策法规一本通)添加到评标电脑桌面上供评标专家实时查阅。主动为交易各方无偿提供疫情防护用品、无线网络、手机充电站等设施设备。做好疫情期间服务保障。克服疫情影响,主动担当作为,紧盯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积极跟进做好项目交易服务工作,提前与项目实施单位对接项目计划,压缩交易时间,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场地,确保项目在交易中心不受阻、不延误,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场内管理,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场内监管。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开评标区电子监控设施、身份识别门禁系统、评标专家密信打印系统、电脑随机抽取专家语音自动通知系统、开评标现场音视频同步录像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及安检系统等,把规则、制度、流程全部固化为电子化程序,不断将科技融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用无情的机器管住有情的人,从根本上筑牢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的“防火墙”。加强场内交易秩序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对进场交易的各方主体的身份信息是否合法合规进行核验,配备专职人员,严把评标区人员出入,维护正常评标秩序。招标人、监督部门、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进入开、评标区时穿着我中心提供的红、黄、蓝、绿“四色”马甲,方便投标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进场交易见证。扎实开展开评标过程数字见证和线上信用评价,充分发挥“见证员”职能作用。运用监控系统客户端实时对重点项目进行视频见证,针对项目登记、招标、投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中标结果等各环节具体情况,通过人工查验、系统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结合数据见证和视频见证结果,实现了对进场交易项目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交易现场的规范性、交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全过程见证,有效规范了交易过程。
(四)开展专项治理,不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配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组织人员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场交易的4890个标段档案进行了电子化数据录入,修订完善了《平台服务内容及工作规范》等场内管理制度6项,整理进场交易项目档案资料12122盒。积极配合各级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调取音视频资料125件、纸质档案资料555件;对交易现场发现的14起涉嫌违规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向市、县(区)专治办和各有关部门进行反馈。通过进场交易数字见证及时发现问题。自4月份系统更新见证模块后,中心已累计发现4个项目7个标段有异常情况,涉及企业11个,并及时上报市专治办和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为有效引导交易主体树立守信践诺、行业自律、公平竞争的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自治区深改委系列会议精神、公管委会议精神,按照“应进必进、管办分离、法治引领”原则,打造统一规范、公开透明、公平竞争、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形成区、市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市场运行“一网统管”、监督管理“一网协同”的一体化交易市场体系,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深度共享。全力做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高效服务体系,为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实施路径,深化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力配合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二期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市政府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场地设置、设施配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逐步推进全领域、全类型、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持续推进市县、跨省区“不见面”开标、“评定分离”、保函应用等,探索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进一步健全服务体制机制,规范技术标准、简化交易流程,加强信息公开,强化场内管理,不断优化交易环境,提升服务质效。
(三)全力配合推进“六权”进场交易。积极对接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和全市各有关行业部门,将土地权、山林权、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自然资源、资产股权、国有产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根据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发布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实现交易目录内的交易项目平台全覆盖,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
(四)统筹配合推进全市公共资源闲置专项行动。开展推进解决公共资源闲置问题专项行动是今年下半年全区各级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下一步,中心将按照《全区开展推进解决公共资源闲置问题专项行动方案》具体要求,积极统筹配合各部门推进全市公共资源闲置专项行动,切实解决闲置公共资源突出问题,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效益。
中卫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22年1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