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区市“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全力保障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积极应对疫情,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全面落实中央和区、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成立了4个防控工作组,全力做好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企业返卫人员摸排,组织华御等3家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加快生产,有效解决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协调做好腾格里工业园区经卫外返员工的管控工作。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解决原料储备不足、运输不畅等困难。按照抓上游、保中间、促下游的思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产。截至目前,全市150家规上企业中146家正常生产。
(二)加强协调服务,工业经济稳定发展。面对国内国际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降、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不利因素,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协调服务,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对重点产品价格、产量、电力消耗等跟踪监测,全力协调解决原料短缺、运输不畅、拖欠电费等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综合施策,力保企业稳定运行,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1-9月份,为57户企业争取自治区优势产业电价补贴1.2亿元,电力直接交易为企业节省成本1.62亿元,累计向符合阶段性降低电价政策条件的5.6万户用户释放政策红利2537.19万元,为企业争取工信部门各类项目资金1.61亿元。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三)紧盯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做好中化循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用地、规划、能评等方面的问题,打通项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力促项目顺利实施。北星精工3万吨高温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改项目、华御化工年产29万吨离子膜烧碱技改项目、宁钢炼铁高炉和双膛窑等项目有序推进,瑞泰苯并三氮唑项目一期5000吨等项目建成投产。1-9月份,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8%,技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7.2%。预计全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超过年初60亿元的目标任务。
(四)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推进企业对标管理,全市规上企业对标覆盖率达到96.7%,三元中泰、瑞泰科技等4家企业获评自治区“对标工作标杆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创新型企业,润夏等5家企业获评企业技术中心。落实“云天中卫”建设要求,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建设步伐,宁夏红等3家企业被评为2020年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项目,中宁枸杞产业公司“枸杞掌中宝APP”被评为2020年自治区优秀软件产品。累计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4个,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3个,服务型示范企业2家。大力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盛新科技等29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
(五)强化节能监察,严格节能降耗管理。认真分析工业能耗情况,严控高能耗项目建设。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665.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5%。严格执行新上工业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帮助宁夏炼铁高炉升级改造等3个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美康陶瓷、宁华工贸2家淘汰落后企业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积极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和“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关闭取缔42家,停产整治4家。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天元锰业、宁创新材料、恒兴果汁3家企业被认定为2020年自治区级“绿色工厂”。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90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能够完成年初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六)优化管理服务,改善工业发展环境。认真梳理中央和区、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印制发放3000余册,引导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截至目前,为807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56.8万元,为4257家用人单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免征社会保险费2.6亿元,为全市86家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减半征收社会保险费3637.27万元,为全市纳税人减免税收7235.3万元。全力完成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2020年我市已清偿78903.92万元,清偿进度96.42%,已全部完成无分歧账款清欠任务,剩余2927.9万元有分歧账款力争11月清零。举办了“中卫市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系列”培训班,共有500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制定印发了《中卫市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强化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完成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难度大。虽然我市大部分企业已复工复产,但是受国际疫情影响,部分行业的部分企业产能没有完全释放。如,目前全市15家规上铁合金企业受下游需求不足、出口受阻等影响,除三元中泰外其他铁合金企业只有部分硅铁矿热炉生产且实行错峰,平均产能释放75%左右。同时,华夏特钢等企业因停产实施技术改造尚未结束,锦宁巨科因铝水合同到期,与锦江集团续签协议未达成,9月15日开始逐步关停,进一步拉低了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完成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任务难度大。
(二)重点工业项目推进较慢。虽然预计今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初目标任务能超额完成,但受疫情影响,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导致今年拟投产项目少,很难形成新的增长点,而且即将进入冬季阶段,部分项目即将停工,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增量严重不足。同时,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投资规模大的项目有限,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只有4个。投资构成结构不合理,产业类项目在工业投资中占比偏低、新能源发电项目占比偏高,后期产值增量贡献小。
(三)企业资金不足压力大。受疫情影响,部分产品市场需求下降,金属锰仍在10500元/吨的价位徘徊,企业资金无法按时回笼,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企业生产运行。同时,随着国外疫情加重,出口不畅,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等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资金短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局将进一步克服国际疫情带来的压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区、市产业规划,紧盯全年工业各项目标任务,积极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逆势而上,在促增长、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强服务上下功夫,力促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一)力保运行抓增长。紧盯全年工业增长目标,加强运行分析,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和监测力度,全力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确保企业正常平稳运行。继续落实好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采取“一企一策”“一对一”的方式,及时梳理发现企业苗头性和已经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及时解决,力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积极与统计部门对接,重点紧盯储备的25家小升规企业和新投产企业,提前对接,确保及时入库升规,为稳增长贡献力量。2021年,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二)集中精力抓项目。“一对一”建立项目问题台账,加快推进科豪陶瓷大板节能与智能化综合技术改造、金康铸造工业铸件技改、瑞泰3000吨2.4-二氯苯乙酮、利安隆6000吨高分子助剂复配造粒技改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促2021年一季度投产达效,助推明年工业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工业稳增长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华御化工离子膜烧碱、朗利硫化黑等一批建设周期较长的在建项目,力促上半年建成投产,为全年工业稳增长注入新鲜血液。
(三)紧盯产业抓落实。围绕自治区的“九大”产业,抓政策、盯重点、攻难点,用足用活自治区产业支持政策,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新材料、冶金化工产业格局。继续与中化集团等企业对接,加快推进中化产业园芳纶、锂电池产业链项目等优势产业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并引导天元锰业、宁创等大型企业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
(四)全力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龙头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以打造国家级锰产业基地为目标,力争天元锰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力促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年产1万吨氢氧化锂正极材料及芳纶、胺纶系列高分子材料、尼龙等延炼补链项目尽早落地见效,宁钢3×600t/d活性石灰双膛窑、高炉改造等项目尽早投产,抓紧填平补齐项目和焦煤等循环化利用项目建设,助推宁创新科技扩大产能拓展下游产品,倾力将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宁夏钢铁集团、宁创新材料等打造为百亿元产业集群。
(五)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动力。继续落实好国家和区、市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使融资贷款、减免相关税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方面优惠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内生动力。在提升工业对标覆盖面基础上,引导企业将对标向深层次迈进,重点在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下功夫,提升企业发展质量、规模和竞争力。全力落实“云天中卫”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进度,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民营企业账款清欠、企业减负、融资贷款等工作,在争取项目资金上下功夫,有效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等问题。持续开展工业节能降耗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持续推进“生态园区”“绿色工厂”创建工作。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10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