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计划总结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03/2025-00020
文  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部门: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24年12月17日
标  题: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聚焦自治区“六新”产业和我市“四新”产业布局,紧盯年度目标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稳定、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了工业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争要素,解难题,工业企业运行平稳。成立稳增长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开展纾困帮扶专项行动,及时化解重点企业停减产风险。积极协调国网、深中天然气等相关职能部门,着力解决企业水、电、气、运及固废处置等相关问题,协调解决了华御化工等企业蒸汽供应、中大化工110KV变电站接入、宁钢铁路专用线退股资金及时到位、中车订单不足等问题,深中燃气公司主动让利,有效降低用气成本,全力保障要素供应,助力企业平稳运行。先后召开了重点企业生产运营分析会和民营企业担保“连锁反应”有关问题座谈会,多措并举助企纾困解难。

(二)强监测、保运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深入实施“挖潜增效”行动,强化分类监测,力促停减产企业复工复产、满产企业达产达效,持续开展产销对接,最大限度推动产业间配套,助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制定出台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研判调研制度(试行)》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六位一体”工作机制(试行)》,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严格落实“百日攻坚战”部署要求,紧盯重点指标、30户重点企业,认真落实日监测、周报告、旬分析、月总结制度,密切关注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强化企业小升规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三)抓项目、扩增量,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强化项目建设全链条服务,力促华御9万吨离子膜烧碱等项目达产增效,万宁新材料锰基锂电材料产业链等项目加快建设,瑞泰科技8万吨尼龙扩建等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3%。用足用好用活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利好政策,按照“两重”“两新”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工作要求,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的12个工业项目中有4个项目获得专项资金3441万元。编制了中卫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力促晨光新材料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利安隆西部技术中心及紫外线吸收剂提升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高性能金属等5个新材料产业集群稳步扩规提质。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2.8%。

(四)降能耗、盯安全,工业发展底线筑牢。持续开展工业能耗双控形势分析,扎实开展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全力以赴做好全市重大项目用能保障,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0%。今年申报认定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家,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4家。完成了对宁创新材料、茂烨冶金等28家执行高耗能电价企业的复核调出工作,帮助企业节省电力成本1.1亿元。列入自治区2024年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支持计划的项目正在开展拆除工作。制定印发了中卫市工业和信息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任务分工方案,常态化开展对民用爆炸物品储存销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隐患整改工作。督促指导工业企业强化问题隐患排查整改,国务院第七督察组及区、市“四防”督查组等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顺利完成了国家禁化武组织现场视察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累计培训370人次、工业企业280家次。引导企业提升技防水平,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试点2个。

(五)优服务、强培育,工业发展环境向好。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了工业贷款贴息、链主企业培育等项目,累计向上争取资金3.7亿元。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顺泰冶炼硅钙炉改造、文晶3GW单晶石英坩埚等11个项目技改完成。结合“百城千园行”活动,精准开展产业信息化和科技领域政策宣贯,组织147家企业进行了两化融合评估和对标引导工作,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培育自治区智能工厂2家。强化企业梯次培育,培育认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强化企业人才服务指导,指导企业申报“中卫市技能大师”、“中卫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同时,常态化做好账款清欠“回头看”工作,建立工作台账,积极推进账款化解。

特色亮点工作:一是中卫市沙坡头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宁夏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零”的突破。二是组织宁夏润夏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和宁夏宁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参加“数据要素×”大赛宁夏分赛,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三是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区公务员绩效管理10个试点单位之一。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深挖工业稳增长潜力。深化稳增长包抓机制,全力以赴做好稳存量、促增量、控减量文章,力促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稳存量,紧盯30户重点企业,力保天元锰业、宁钢等龙头企业平稳运行,协调伟中、合发、大有等合作企业顺利入统,推促宁创新材料等10家存量企业产能释放。促增量,实施重点项目“一对一”服务保障,推促明阳智慧能源风电叶片等9个2024年投产项目扩能增效。持续开展“一企一策”纾困帮扶行动,推促胜金硅业等停减产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控减量,持续落实日监测、周报告、旬分析、月总结制度,密切关注重点指标,盯产业、盯企业、盯项目,做好风险预警,全力为企纾困解难,力争2025年企业停减产面收窄至40%以内。

(二)积蓄工业稳增长动能。盯实2025年谋划的104个工业项目,特别是54个制造业项目,强化各项要素保障、包抓跟踪服务到位,确保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力争实现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的目标任务。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财经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落实力度,推动各园区合理扩区调位、科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各园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促中卫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全力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循环耦合提升发展,力争2025年,精细化工产业建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促瑞泰8万吨尼龙66扩产项目早日开工,助推晨光硅基及气凝胶新材料、贝盛光伏组件、中盛新绿色染料等建成项目产能完全释放,进一步扩大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推动中宁工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天元锰业重组进度,推促万宁锰基锂电材料产业链尽快建成,全力引进河南万基58万吨电解铝产能转移项目落户中卫,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打造国家级金属锰战略储备及锰基新材料开发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铝基新材料生产及产业链配套延伸示范基地。推进海兴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尝试海兴开发区市管或由中卫工业园区代管的模式,合理划分开发区管理机构、属地政府、开发运营公司权责职能,理顺海兴开发区和海原县的关系,形成权责清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激活园区发展活力。

(三)提升工业稳增长质量。强化要素保障供给,继续落实水、电、煤、气、运等价格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绿电配给、高耗能企业名单调出、天然气管廊建设上持续发力,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服务精准性,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工业贷款贴息、链主企业培育等项目,为企业稳定运行“解渴”。强化争优创优培育,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企业梯次培育,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年内新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机器人推广应用等企业不少于2家,培育工业产业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不少于1家,新增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左右。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持续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上下功夫,强化政银企联动,定期召开“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供给,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抽断贷等问题。

(四)铸牢工业稳增长底线。对标安全生产本质提升三年行动目标,强化市、县(区)、企三级联动,压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助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引导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项目,实现安全生产要素集中管控,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防”能力。督促企业常态做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化安全水平。紧盯2025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和“十四五”绿色低碳指标,早谋划、早部署、快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持续抓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绿色保障。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12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