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委员 提案办理的答复
尊敬的吴少华委员: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卫政办发〔2019〕31号)文件要求,我局承办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全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根据提案内容和建议,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一、加快高质量发展,助推工业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局以“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攻坚克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卫宁工业园区相向发展、融合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速度加快。2018年,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34家,全年完成产值563.97亿元,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1.77亿元,同比下降39.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7.2亿元,同比增长2.8%。2019年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
二、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0家,引进了紫光天化、瑞泰、华御、蓝丰、利安隆、兴尔泰化工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萘酚系列、生物医药、高分子化工新材料及染料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已基本形成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高分子材料等6大产业链,主要生产的产品有蛋氨酸、紫外线吸收剂、邻苯二胺、多菌灵、对氨基苯甲醚、浓硝酸、液氨等40多个品种。近年来,我市坚持“三高一优”(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度安全和生态环保优先)的发展方向,围绕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化工新材料,瑞泰系列化工、利安隆抗氧化剂、紫光化工蛋氨酸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同时,认真落实自治区新一轮技术改造要求,积极引导化工企业实施新工艺、新装备技术改造。紫光蛋氨酸通过减钠无钠技改,每吨产品成本可减少2000元左右;利安隆6000吨复配造粒技改,产品不再需要转到总公司出口,可直接从中卫出口;宇光能源120万吨焦化湿焦改干焦工艺等5个化工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2018年,全市化工产业完成产值57.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2%;2019年上半年完成产值30.06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6%。
三、严把准入关口,提升项目引进质量
结合全市工业现状,把严把行业准入关口作为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先前提。同时根据产业指导目录和自治区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制定产业目录负面清单,从严限制三高一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资源加工型)以及农药、涤料、化工中间体等高污染的化工项目。正确认识化工产业的作用和发展前景,转变发展观念,既不“谈化色变”,也不盲目引进,严格环保和安全管理,以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为鉴,将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低端产品等列入限制清单,限制新上高污染、高危险、高排放的低端化工产品项目。一年来对几个化工中间体备案未予受理,鼓励支持新型高分子、化工新材料等项目落地。
四、开展提标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企业提标改造。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工作的通知》《中卫市工业企业污染物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实施方案》,引导、督促企业通过实现设计、技术、装备、工艺的升级,促进产品性能和功能的不断升级和再开发。2018年以来,我市审批污水处理行业及工业类提标改造项目28个。
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持证排污,对工业园区涉废水排放企业,全部纳入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管网,且各企业排放口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监督企业达标排污。利用企业自动在线监测数据、自行监测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对铁合金冶炼等21个行业62家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情况进行了评估。对重点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渝丰、兴尔泰、美利纸业等氮磷重点排污单位总排口加装了氮、磷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督促重点企业完善事故应急池、车间和罐区围堰、重点区域防渗,严格防控土壤污染。扎实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目前,对全市17家企业进行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线上发放排污许可证15家,线下发证13家。
五、强基固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推进县(区)、部门联动,全力推进紫光蛋氨酸多项关键工艺改造、利安隆4000吨新材料功能助剂、华御化工29万吨离子膜烧碱、高温导热油、久日光敏新材料、朗利硫化黑等项目顺利建设。紫光蛋氨酸通过减钠无钠技改,每吨产品成本可减少2000元左右;利安隆6000吨复配造粒技改,产品成不减少1000元左右;宇光能源120万吨焦化湿焦改干焦工艺等5个化工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园区间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互补、藕合循环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注重选商和优商,禁止引进低端产品或与现有化工产品无关联项目;重点围绕产业链,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加大与中化、苏化、海利等大型企业对接,目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已与中华集团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对接,商谈了下一步发展计划,进一步争取瑞泰TDI、纺纶、胺纶系列高分子材料等项目落地,推进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三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大企业、高等院所合作,借鉴吸收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现有企业技术升级,不断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附加值。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
四是加大生态园区、绿色工厂创建力度。统筹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中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置、供热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试点,加快中卫、中宁生态园区建设步伐。天元锰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中澳伟辉肉食品公司入选国家绿色供应链示范单位、宁钢集团被评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锦绣公司被评为自治区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中宁工业园区计划完成24家企业“绿色工厂”建设和7处公共区域绿化建设,中卫工业园区计划完成50家绿色园林工厂建设,完成公共绿化750亩。
六、加大执法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通过随机抽查、联合执法检查、开展对市域内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自动在线有效性审核、环境执法监测等方式,督促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及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建立健全污染防治系统,提升企业污染防治水平。
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中或专项执法行动,坚决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推进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促进企业依法依规健康发展。同时,建立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违法行为纳入企业贷款、评先评优、享受优惠政策考评内容,主动向社会公开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1—7月,全市共检查污染源630余家(次),出动监察执法人员930余人(次),对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立案查处45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0份,罚款人民币445万余元,下达各类责令整改通知书75份、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决定书31份、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24份、停产整治通知2份、督办函19份,受理环境信访投诉举报124件,均已调查处理完毕,办结率100%。
联系人及电话:郭文奇,0955—7068325。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