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卫工信发〔2021〕54号尊敬的王永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共提出具体建议1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1条。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市政府关于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文件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工作,并将我局牵头和配合任务梳理出来,制定下发了我局《关于印发<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内容,按期督查任务进展情况,动态跟踪,确保提案按期高质量完成。
二、推进政策落实兑现。一是确保税费减免政策持续见效。认真贯彻执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确保能享尽享。截至2021年5月底,20户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面100%;共有10003户小型微利企业,累计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1691.37万元;共有992户个体工商户纳税人享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66.88万元。二是电价降费推动更加明显。平稳执行2021年新核定的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进一步清理用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推动工商业特别是中小工商业企业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1-5月直购电714929.89亿千瓦时,优惠8453.11万元。三是认真执行普惠金融政策。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支付还本1962户,延期还本金额11.41亿元,临时延期支付利息146.83万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2.81亿元,较年初减少0.3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47%。四是规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截至2021年5月末,担保公司累计发生业务187笔,金额15591万元,风险补偿金为125户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增信5620万元,并对50多户中小微企业贷款储备项目启动尽调流程,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不断显现。
三、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一是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工作。2021年我市共有28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二是组织开展优势产业电价补贴申报。组织隆基硅、瑞泰等9家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建设,推荐美利云申报自治区节电示范改造项目2个,推荐锦宁巨科为自治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累计执行直接交易电量83亿度,降低用电成本1亿元。三是组织开展稳增长综合奖补资金项目。组织宁钢、三元中泰、紫光申报自治区稳增长综合奖补资金,配合自治区工信厅对2021年龙头企业名单进行调整,积极向自治区工信厅推荐华宝枸杞、早康枸杞列入龙头企业。同时,全面做好“中卫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奠定基础。
四、加快“云天中卫”建设。一是引导企业加大智能改造投入力度。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建设步伐。利安隆公司的年产3万吨抗氧剂智能制造车间、华御化工的医药中间体车间认定为自治区数字化车间,三元中泰的25万吨低铝硅铁生产项目认定为自治区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协助宁钢、瑞泰、润夏等企业不断进行内网改造提升,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互通。二是加速推进5G组网建设。两县一区主要城镇、中卫工业园区部分地区实现5G信号覆盖,2021年计划建设700座,以实现对城区、工业园区的深度覆盖和部分乡镇的5G信号覆盖,5G商用有序推进。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到企业调研、检查等时机,为企业发放各类政策性汇编资料100余份。邀请华为、中兴、北京辰安、宁夏电信等互联网公司的专家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建设专题培训,积极宣贯工业信息化政策措施。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累计为企业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000万元,全力组织企业申报新型工业化发展、技改综合奖补资金等项目,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二是加强企业人才培育。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先后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8次。签订了《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合作协议》,为指导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帮助解决我市化工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奠定基础。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整治。严格落实《中卫市工业园区及功能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民爆行业监督管理,扎实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任务,为企业稳定生产保驾护航。上半年,对民爆行业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14家次,共排查隐患问题18个,已全部整改。
再次感谢您对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再提宝贵意见。
中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