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卫内陆城市与青岛沿海发达城市“飞地经济”跨越式发展。8月27日,市长李晓波带领副市长赵建新,市口岸和投资促进办,市商务局负责人,赴青岛港考察,与青岛市口岸办,青岛港等座谈,签订了《中卫市人民政府与青岛市口岸办框架合作协议》,为我市打造全面开放、区域互通和低成本的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有效提升中卫经济合作发展水平夯实了基础,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再添新活力,也是市委,政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调研精神的具体行动。
青岛口岸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拥有青岛港、董家口港、空港三个国家一类口岸。青岛港口拥有码头26座,对外开放泊位 97 个。拥有航线161条,其中国际航线147条,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2019年青岛港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为山东省第一,全国第五,较去年同期增长9.8%。目前,中卫市天元锰业、宁钢集团等企业与青岛港合作紧密。天元物流集团通过青岛港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及规范化的管理标准,2018年节省港杂费约5000万元,真正实现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联运效率,实现货物转运时间和空间的无缝对接。宁钢集团每年进口200万吨。2020年将达到300万吨产能,需求量旺盛,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口矿石的使用比例还会有所增加。
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加强两地业务往来合作,推进“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直通放行”等通关模式,努力实现两地口岸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进出口货物在申报、查验、放行等方面提供通关便利。并协调两地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推进两地公铁联运业务发展。同时,建立两地口岸办会晤与联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口岸、港口合作项目、通关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研究解决措施,为两市外贸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条件,降低物流成本。
签约前,双方进行了友好交流座谈。李晓波表示,此次与青岛港口岸办开展战略合作令人振奋,我市愿意与青岛港加强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利用青岛海港、空港、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资源、港口物流等优势,中卫交通枢纽及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等产业优势,在中卫布局内陆订舱网络,把码头搬到内地,共建中卫迎水桥保税物流中心。青岛口岸办吴海川主任表示,希望以此为切入点,两地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营造良好口岸通关环境,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共创合作发展新局面。今后将充分发挥两地口岸办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不断提升综合协调管理服务水平,及时协商解决涉及口岸建设和货运班列开通等重大问题。
考察期间,青岛市副市长朱培吉会见了李晓波市长一行,双方对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两地口岸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现场考察了青岛港前湾港自动化码头、青岛港物流海铁中心黄岛港站,学习多式联运运营的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