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文件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05/2015-64285
文  号:
卫科发[2015]157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部门:
市科学技术局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15年11月24日
标  题:
中卫市2015年度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总结

中卫市2015年度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总结

卫科发[2015]157号

 

  一年来,我市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卫市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抓重点、抓项目、抓落实,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农业科技项目争取情况

  围绕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共争取项目43项(中卫市11个,中宁县19个,海原13个),争取资金813万元(中卫市229万元,中宁县234万元,海原350万元)。

  2、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情况

  今年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新选派32名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为中卫市科技特派员,取消了28名科技特派员资格。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438名,其中沙坡头区182名,中宁县185名,海原71名。

  3、“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情况

  全市列入“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共124名,其中:2014年7名(沙坡头区1名,中宁县3名,海原县3名);2015年117名(沙坡头区82名,中宁县16名,海原县19名)。共争取专项经费248万元。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2015年,全市涉农企业中新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新批复建立市级研究院所1家。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始终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沙漠光伏电站温室高效利用及产业化示范”。主要开展了光伏电站温室的智能化改造和高效栽培的蔬菜作物筛选及信息化建设。在温室原有主体建设的基础上,增设天窗、风机、湿帘等通风设备,安装了控制灌水、通风等设备的控制箱,使对温室内各种设备的控制实现自动化。同时,根据温室面积及作物生长条件,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出温室内传感器节点布设图。完成了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底板的设计。安装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利用传感器采集温室内环境温湿度、土壤温湿度,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将数据上传到控制端,控制人员根据组态软件读取的实时数据,判断作物当前环境是否正常,保证了温室内环境适合植物生长。作物筛选涉及37种瓜菜,通过对作物植株长势、果实品质的测量分析筛选出了适宜在沙漠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中种植的作物共9种,主要有叶菜类3种、瓜果类4种、茄果类2种。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宁夏光伏产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打造我国西部干旱区新能源与高效农业集成开发新模式。组织实施的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基于物联网的名品生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开发完成了适合企业的大米、枸杞、果蔬等名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溯源系统1套。在企业园区内部实现大米、枸杞等农作物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全面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21%,增加了企业名品农产品价值10%,蔬菜、枸杞、瓜果等经济作物产值增加了10%。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企业产值3000万元以上。

  2、深化科技创业行动,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引导、鼓励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集群创业团体。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科技特派员438名,创办各类企业112家(市本级45家,中宁县62家,海原县5家),领办各类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81家(市本级31家,中宁县40家,海原县10家), 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科技特派员万立军的创业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等带领一行到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进行了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3、开展“三区”专项计划,服务“三农”效果明显

  在全市开展了宁夏“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工作,我们在科技特派员中选取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责任心、服务效果好、创业引领带动突出的作为“三区”科技人才上报,争取经费补贴支持。全市2014-2015年共获批124名,支持经费248万元。目前,已组织入选科技人员签订了《宁夏“三区”选派科技人员三方协议书》,每人下拨了个人工作经费1.2万元,科技人员各自带着项目和成果到受援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服务。2014年“三区”科技人员鲁长才被选派到中宁县徐套乡白圈子村开展了以压砂西瓜为主导产业的各项科技服务工作,推广增施有机肥、条覆膜、病虫害防治等5项技术,全村西瓜平均亩产量达到1050公斤,平均每亩纯收入595.9元,总收入达到1063.6万元。服务成效突出,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4、狠抓农业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以培育发展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红梧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暨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2个基地已培育为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由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组建的宁夏大米加工(中卫)技术创新中心被批准为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园区建成示范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管控中心,实现有机枸杞种植基地20000亩、水稻种植基地2250亩、绿化苗木基地3700亩、露地蔬菜种植基地2200亩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吸纳入孵了50多家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发展潜力大、科技成果转化快的小微企业,并委派大学生科技特派员与其中13家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将园区打造成科技特派员展示才华的创业基地,培养新型农民的实训基地,带领农民增收的致富基地。以此为契机,我市组织申报了宁夏中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编制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申报书》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经科技厅推荐已上报国家科技部,近期我们正在准备考察相关事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紧缺。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少,基层科技队伍不稳定,高学历、高技术职称的人才偏少,阻碍了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小微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相对落后,缺少科研经费投入,企业多为初级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产品附加值不高,专利拥有量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慢,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3、科技投入不足。由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项目数量减少,科技投入少,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快速推广应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科技项目落实上下功夫。按照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的思路,重点依托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组织企业多渠道争取项目,与区内外科研院所联合,争取更多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落户中卫,争取项目和资金有大的提高。积极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个以上,项目资金4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开展中卫市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和知识产权资助工作,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我市企业解决创新融资问题开辟新途径,更好地促进科技支撑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2、在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上求突破。通过进一步加大项目支撑、创新后补助和专利资助等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研发队伍,提升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夯实基础。

  3、在深化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上升档次。积极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引导和支持下派科技特派员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和科技示范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观摩交流和技术培训,使我市科技特派员的整体素质和创业服务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稳定在400人左右,组织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30场,培训农民3000人次。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2015年11月24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