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卫科发[2015]148号2015年,我市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中卫市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狠抓落实,确保了全市农业农村科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农业科技项目争取情况
围绕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共争取项目47项(中卫市15个,中宁县19个,海原13个),争取资金1174万元(中卫市590万元,中宁县234万元,海原350万元)。
2、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情况
今年新选派32名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为中卫市科技特派员,取消了28名科技特派员资格。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438名,其中沙坡头区182名,中宁县185名,海原71名。同时,列入国家科技部2015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117名,其中:沙坡头区82名,中宁县16名,海原县19名。
3、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全市涉农企业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建立市级研究院所2家。
4、生态移民支撑工作情况
全市建成了兴仁镇川裕村、迎水桥镇鸣沙村、常乐镇康乐村、宣和镇海和村等6个生态移民科技工作站,下派了18名科技特派员,进驻移民新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
二、做法及成效
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始终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沙漠光伏电站温室高效利用及产业化示范”。主要开展了光伏电站温室的智能化改造和高效栽培的蔬菜作物筛选及信息化建设,完成抽风机与湿帘的安装,分区域布设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等感知设备,能够实现对环境因子的采集以及对环境的自动控制功能。作物筛选涉及37种瓜菜,探索了适宜光伏连栋温室种植的蔬菜作物。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宁夏光伏产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打造我国西部干旱区新能源与高效农业集成开发新模式。实施的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 “枸杞生产质量安全防控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项目。以生产“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优质枸杞产品为目的,示范推广枸杞种植安全生产技术、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太阳能热泵复合烘干技术、低温杀菌及离子交换技术、枸杞原产地近红外识别技术以及条码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建设枸杞生产质量安全示范核心基地2万亩,建立了一套覆盖枸杞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枸杞质量安全防控体系,使示范区枸杞干果中有害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减少20%以上,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达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实施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在海原县树台乡韩庄村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高垄管灌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在西安、关桥、高崖等乡镇建立马铃薯、西甜瓜、小茴香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万亩;开展优新品种、旱地覆膜保墒、配方肥应用、移动式滴管(喷灌)节水补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提升了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应用水平。
2、深化科技创业行动,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引导、鼓励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集群创业团体。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科技特派员438名,创办各类企业114家(市本级45家,中宁县64家,海原县5家),领办各类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81家(市本级31家,中宁县40家,海原县10家), 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开展了宁夏“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工作,我们在科技特派员中选取服务效果好、创业引领带动突出的作为“三区”科技人才上报科技部,争取经费补贴支持。全市共获批117名,争取资金234万元。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等带领一行到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进行了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3、开展院企合作交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引导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中宁县成立了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共建中宁枸杞研发中心、与宁夏大学共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顺利推进。海原县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工科院副院长王德成教授,宁大农学院院长何文寿教授等多名专家,全程指导服务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综合试点及海原县生态型优质苜蓿机械化综合生产试点项目建设,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12%以上。二是采取引进来办法,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邀请国家高科技人才来卫为我市经济发展把脉会诊,先后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等29批310人次来我市考察调研,指导工作。三是以培育发展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为载体,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和宁夏大地生态公司2个基地已培育为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了宁夏中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申报书》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经自治区科技厅推荐已上报国家科技部。
4、加强生态移民支撑工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围绕生态移民支撑工作,重点抓好沙坡头区兴仁镇川裕村、迎水桥镇鸣沙村、常乐镇康乐村、宣和镇海和村、中宁县大战场乡宽口井村、海原县七营镇南堡村6个生态移民科技工作站建设,完善了工作职责,配备了信息化设备,开通网络,下派了18名科技特派员,其中信息科技特派员6名,进驻移民新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移民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定期向外发布信息,为咨询的移民群众提供所需信息。为全力实现在生态移民工作中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科技信息、新技术新品种等“四个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涉农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领军人才紧缺。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少,基层科技队伍不稳定,高学历、高技术职称的人才偏少,阻碍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微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相对落后,创新主体数量少企业缺少科研经费投入和科技人才团队,致使企业多为初级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产品附加值不高,专利拥有量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慢,影响了全市经济的竞争力。
3、移民产业发展不明晰。生态移民村土地基本都流转出去,在家从事种植、养殖的移民少,指导工作有难度。
四、2016年工作思路
1、在科技项目落实上下功夫。按照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的思路,重点依托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组织企业多渠道争取项目,与区内外科研院所联合,争取更多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落户中卫,争取项目和资金有大的提高。积极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个以上,项目资金4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开展中卫市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和知识产权资助工作,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我市企业解决创新融资问题开辟新途径,更好地促进科技支撑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2、在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上求突破。通过进一步加大项目支撑、创新后补助和专利资助等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研发队伍,提升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夯实基础。
3、在深化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上升档次。积极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引导和支持下派科技特派员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和科技示范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观摩交流和技术培训,使我市科技特派员的整体素质和创业服务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稳定在400人左右,组织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30场,培训农民3000人次。
4、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上台阶。以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法人企业为主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招才引智策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共同组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机构,集人才、技术、项目为一体,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为全市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2015年11月12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