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第94号提案的答复
卫科发〔2015〕91号李毅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整合培训资源”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制定了《关于办理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提案的工作方案》(卫科发〔2015〕33号),成立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任务,明确了办理责任。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并认真进行了研究。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办理。
一、建设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建设不同类型的科技研发平台,提升研发能力,提高自主创新实力。鼓励支持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宁夏金彤枸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中卫市银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列入自治区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自治区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2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科技创新团队16家,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5家,建立市级研究院所6家。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自治区级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7家。全市共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工业先进技术276项,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185个。截止4月底,全市2015年专利申请量为73件,专利授权量为15件,主要涉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前景的旅游、云计算、现代物流、新能源、信息技术、特色农业等,这些创造发明项目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较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加强协同合作,提升科技发展水平
一是引导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与我市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并建立产业攻关联盟,进行技术攻关和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了他们关注我市,积极主动在我市寻找成果转化的落脚点。经初步统计,全市共有550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大院大所等科研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协议830份。
二是深化与国内大院大所、科技强省的科技合作。经过积极努力,建成了兰州大学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共建中宁枸杞研发中心。与北京中关村建设的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部云基地顺利推进。宁夏大学、中卫市政府与亚马逊共建云计算学院。与宁夏大学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宁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枸杞人才培养中心的战略目标,引进培育枸杞产业链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聘请10名枸杞专家,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了10余项“院地合作”项目。近日,中宁县被自治区授予“自治区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工作站”。
三是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交流平台。认真落实中卫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签订的知识产权框架协议,组织北京众元弘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专利代理人深入中卫市茂烨冶金有限公司、中卫市江沅水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金彤枸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进行具体对接洽谈,为企业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进行专利技术、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指导培训,为企业问诊把脉技术问题,做好专利、商标等技术服务工作,共同探讨合作项目。目前,已与中卫市茂烨冶金有限公司、中卫市江沅水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签订了专利代理委托协议,为积极拓展与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搭建了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员水平
一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根据全市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大数据、新能源产业、旅游开发和智慧城市等人才需求,借助宁夏大学中卫校区这一平台,大力引进培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建成了中卫市创新研究院,通过校地合作、校企联合、招才引智等多种方式,持续面向区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能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先后有中关村西部云基地、亚马逊、金银岛等知名企业到中卫投资置业,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较好地发挥了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引领我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二是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上半年各镇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申报市级科技特派员24名,近期我们组织正在调查摸底,计划对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选派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中宁县新选派科技特派员16名,对服务不到位、离开创业点、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好的45名及时取消了科技特派员资格。截止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434名,其中:市本级178名,中宁县185名,海原县71名。认真组织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选派,全市共上报114名,争取科技部经费补贴支持。我市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大地恒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海原县马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法人科技特派员和黄龙、康本国、赵学武3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全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受到表彰。科技特派员万立军的创业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等到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实效性
一是创新培训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邀请国家科技部、自治区有关专家来我市开设知识产权培训班、科技项目培训班,解读国家、区、市各级科技发展政策,介绍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求,宣传专利申报知识、科技成果鉴定程序和要求等,着力提高我市科技人才的科技意识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送出去方式,目前已安排了15次外出培训,共有125家科技型企业2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创新基金项目、科技型企业后补助资金、税前加计扣除研究开发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培训。
二是积极探索培训手段。一是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等活动,开展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增强广大市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中卫。二是配合农牧部门,采取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入户技术指导相结合,基地观摩讲解与操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时季节,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比喻进行讲课,增强了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生产技能,提高生产效益。
2014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773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5000余份。其中:科技特派员培训6期113人次,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期13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期180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期350人次。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围绕全市“四主一化”的战略布局,有计划地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科技第一线,有重点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宁夏大学中卫分校、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做好本市科技人才的基础培训工作,使我市科技人才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和培育人才的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感谢您们对我市科技事业的支持和关注!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2015年7月2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