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政协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卫政办发〔2018〕41号)任务分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方案,严格落实办理责任,积极提高办理质量,圆满完成了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的办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局负责办理的市政协委员提案共3件,其中主办2件、协办1件。主办的061号提案“关于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进我市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被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
二、落实情况
(一)主办提案办理情况
1、针对李诚、王朝升委员提出的第061号“关于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进我市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建议。
该提案为重点督办提案,市政协副主席施润云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提案人)于10月中旬对该重点提案进行了督办,肯定了市科技局在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所做出的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为:一是狠抓政策扶持,营造创新氛围。先后整理国家、自治区科技创新政策176条并编印成《中卫市科技创新政策汇编》2000份提供给企业学习掌握。出台了《中共中卫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中卫市建设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中卫市科技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卫市专利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其中,在科技保险方面,针对符合政策的企业,可同时享受自治区50%和中卫市30%的投保补贴。在专利补助方面,对国内发明专利每件补助1.5万元,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购买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省外发明专利,对引进的专利每件补助0.4万元。二是狠抓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促成了兰州大学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与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实验室,建成了宁夏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中卫站。中宁天仁枸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建立了“枸杞糖肽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将中卫工业园区申报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60余家。三是狠抓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今年共争取到位项目87个,到位资金3086.81万元。“天地一体化无线电信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列入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资金2000万元。“载重飞艇&平流层飞艇项目”、“抗氧剂生产工艺技术研发项目”、“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等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宁夏中卫绿洲边缘植被恢复与生态资源开发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带动效果明显。天元锰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期30万吨电解金属锰及配套生产自动化项目,填补了国内外电解金属锰生产领域空白。同时,我们加强科技项目事中事后监管,重点抓了中卫市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管理,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和惠民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加强了对“宁科贷”项目的监管。四是狠抓载体建设,助力科技创新。狠抓创新载体建设,构建“两区一园”全链条创新体系,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先导区。中卫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全面启动,中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了园区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园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O2O线上线下体验平台,中关村中卫园成为展示我市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窗口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聚集区,正在积极申报全区“双创”平台。五是狠抓科技服务,激发创新活力。按照“大科技、大合作、大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在全区率先启动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风险补偿和科技保险试点工作。积极邀请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王君兰等专家在市委中心组专题授课,解读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发展政策。面向企业技术人员举办全市科技创新研发费用统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认定和后补助项目申报、科技保险推进等创新培训服务。利用举办科技活动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扶贫等时机,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营造了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六是加大考核力度,落实创新措施。进一步强化党政一把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机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并按照“第一动力”、“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要求谋划创新工作格局。建议市委、市政府每年对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聚焦R&D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等成效。同时,针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和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两项建成小康社会科技指标,将其纳入了对县(区)效能考核目标中,以此提升县(区)两项指标占比。七是狠抓科技投入,创新效果明显。坚持把创新作为“转型追赶、换道超车”的第一动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6年,全市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66%,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截止9月底,全市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0件。“压砂瓜水肥高效利用及压砂地持续利用研究与集成技术”和“宁夏枸杞果酒酿造关键技术及应用”2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2016年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公司“蛋氨酸结晶分离系统及结晶分离蛋氨酸工艺专利”荣获全国第十八届专利优秀奖。
2、针对王新慧、王学霞、段永军3位委员提出的第062号“关于加快‘中宁枸杞’科技创新,促进中宁枸杞科技转化”的建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一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破解生产技术难题。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争取了国家富民强县“中宁枸杞现代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膨化枸杞生产技术开发及转化”项目。依托枸杞产业(中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国优农协会枸杞产业分会,深化与中科院、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院地合作”,启动实施了枸杞新品种培育与反季节高产栽培等9项科技合作项目。协助枸杞产业集团与中科院联合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撬装式热泵枸杞干燥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支持宁夏中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质枸杞核心区企业宁夏大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了“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及安全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优质枸杞根灌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枸杞全程气象保障服务与预警技术示范”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推广了一批先进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加速了创新成果产业化,解决了枸杞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了“中宁枸杞”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积极支持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六个全覆盖”技术,建成六个小产区标准化枸杞基地10.4万亩(2017年新植1.1万亩),创建国家级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4.5万亩。启动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有机枸杞认证试点暨GAP认证示范创建工作,在六小产区建设智能化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推广枸杞全程气象体系服务预警技术,在六小产区共建设自动气象站19套,对枸杞田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在六个小产区10个枸杞基地布置253个病虫害监测点,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10万亩。截止目前,仅中宁县就建成枸杞烘干设施650座,日烘干能力达1918吨,枸杞鲜果机械制干率达69%。杞泰、大地、百瑞源等企业研发了枸杞鲜果超声波清洗抑菌技术、惰性气体抑制鲜果有氧呼吸技术等新型综合保鲜技术,将传统保鲜5-7天延长至10-15天。在大地、杞泰、鑫阳、中杞等企业引进实施了节水滴灌技术,仅中宁县节水滴灌面积达6万亩。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成枸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联盟、优农协会枸杞产业分会、中国中药协会枸杞专业委员会和中宁枸杞产业协会。启动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联盟8个领域科技合作项目,长季节栽培新技术推动中宁枸杞鲜果实现四季供应,中宁枸杞种子搭载长征十号卫星试验顺利返回,中宁县与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枸杞保健酒、新品系使用权转让合同和枸杞明目软胶囊、鲜汁颗粒冲剂委托研发协议;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了“枸杞功能食品创新技术研发”合同;天仁枸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有机研究所共建枸杞糖肽成果转化基地;宁夏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合作开展了“枸杞鲜果农残和重金属的光解溶降技术”试验及推广应用。建成宁夏大学枸杞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宁夏早康公司被国家人社部设立为第二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中宁县被授予“自治区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工作站”。四是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规范技术标准、统一服务等项目联合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条。先后引进江苏御萃坊、湖南尔康制药、李时珍药业等大型企业建设枸杞深加工项目,建成中国枸杞加工城、中宁县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2个枸杞加工园区,宁夏红、早康、杞泰、源乡等企业均建成GMP生产车间,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新产品研发,冻干枸杞已试生产成功,全球首条枸杞糖肽生产线正式投产,枸杞饼干、枸杞粥、枸杞养生煲汤料、枸杞酵素、枸杞饮料等系列新产品正在积极探索试生产。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中宁枸杞加工转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目前,仅中宁县枸杞深加工企业就达到51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出口企业17家、上市企业2家,枸杞加工转化率达15%以上。
(二)协办提案办理情况
针对九三学社中卫市总支社提出的第040号“关于加快推挤年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的建议。我局已与主办单位联系沟通并将相关资料送至主办单位。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实效。为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提案办理工作,我局及时召开局长办公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提案办理工作。制定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办理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的工作方案》,按照“五定”要求,细化分解了任务,明确了办理责任。
(二)细化任务,强化督查考核。结合我局业务科室工作特点,对办理的提案进行合理分类,并将任务分解到相关科室,责任到人。建立了责任落实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科室具体抓的格局。同时,把提案工作纳入局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任务之中,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办理工作全面完成。
(三)规范程序,提高办理质量。在办理提案过程中我局不断探索提案办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在保证提案办理质量上下功夫。在提案办理前,承办科室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和提案人沟通,了解提案人想法,制定初步办理方法;在提案办理中,承办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撰写提案答复材料,反复修改答复函,努力做到“五查”,即:查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查委员提出的问题是否做到有问必答;查办理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查答复语气是否诚恳、谦虚;查格式是否规范、准确。在此基础上,由分管领导审查修改,报局主要领导审定后,答复各政协委员,并将办理结果分别报送市政府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力争做到提案沟通率100%、办结率100%、满意率100%“三个百分之百满意”的良好效果。
中卫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1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