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治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多措并举,在惠企利民上下功夫,以营商环境之“优”,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之“进”。
一是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按照市委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要求,深入辖区10余家粮食企业围绕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两个安全”情况、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调研,做到有的放矢。大力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生产线升级改造,争取财政资金30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3000万元,支持 1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改造全旋流自动化生产线;支持3家粮食加工企业实施优质水稻加工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企业年加工水稻能力显著提高;支持1家食用油加工企业实施食用油生产线改造项目,烘炒降温工艺比过去每小时增加30%的产量,有效提升亚麻籽油的品质且节约成本,以高质量调研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搭建好联谊交友平台,帮助企业拓宽“朋友圈”。 组织辖区粮食企业参加全国粮食交易大会,积极向全国市场推广市域优质粮油。召开政银企夏粮收购工作座谈会,为收购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协调解决贷款资金问题。大力宣传夏粮收购网点和收购政策,出台服务保障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搞好市场化收购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决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充分融合“好粮油”项目、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等,健全线上线下营销体系,为企业搭建发展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借力扬帆、拓展市场,巩固守好“中卫粮仓”。
三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当好纾困解难“娘家人”。 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坚持公开透明、灵活高效、便民利企的原则,规范做好备案管理工作。及时在政府网站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内容,坚持做到政策贯彻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为民服务到位。建立全市粮食购销、加工等经营企业信息名录库,切实把随机检查事中事后监管落到实处。为企业免费提供粮食质量检测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共检测样品124份。充分发挥12325 热线作用,综合运用“四不两直”“交叉检查”等监管手段,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种粮利益不受损,维护公平、正义、法治的营商环境。
四是发挥营商环境监督作用,吹好营商环境“监督哨”。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让局机关党员干部以党纪政纪、法律法规为准绳,不越底线、不碰高线、不谋私利,推动政商在“亲”“清”维度下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规范作为。持续深化涉粮专项整治成果运用,一方面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另一方面查行政权力滥用,重点关注整治侵犯粮食企业合法权益、不文明执法等问题。根据行政执法案件的具体情况,审慎实施刚性约束,结合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首次轻微违法及时纠正的免予行政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提高执法容忍度和发展宽松度。
五是统筹精简各类检查,做企业轻装上阵“排气阀”。科学统筹各类会议,严格控制参会范围和时间,合并或者套开相近的会议。全链条计划检查督导调研等相关工作,减少重复督查、多头检查,切实为企业减负。建成了集出入库管理、智能安防、粮情监测、环流熏蒸为一体的智慧粮库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市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储备粮油监管信息化全覆盖,与农发行中卫支行监管平台对接,实现政银企三方共同监管,形成了全市储备粮油监管“一张网”的格局,提高监管效率。建立了由我局牵头,市公安局等4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统筹运用监管资源,为保障粮食储备安全提供有力制度支撑。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对信用风险等级低的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无事不扰”,对信用风险等级高的企业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做到“无处不在”,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