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卫市持续落实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储备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扎实做好仓容调度、绿色仓储、资金筹措、人员培训、服务措施等各项准备工作,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保障粮食市场平稳有序、购销畅通。从统计数据对比来看,我市主要成品粮价格小幅波动,原粮价格波动幅度略高,粮食购进、销售量增加,库存数量减少,省际间流通总量下降。现就2024年度中卫粮食购销存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粮食生产情况
(一)面积。202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91.56万亩,同比增加0.11万亩,增幅0.06%。其中,小麦15.59万亩,同比增加0.47万亩,增幅3.1%;稻谷2.54万亩,同比减少0.04万亩,减幅1.55%;玉米105.25万亩,同比增加2.99万亩,增幅2.92%。
(二)产量。全市粮食总产量70.72万吨,同比增加1.32万吨,增幅1.9%。其中,小麦3.79万吨,同比增加0.45万吨,增幅13.47%;稻谷1.51万吨,同比减少0.03万吨,减幅1.95%;玉米56.95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增幅2.7%。
二、粮食购销存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24年度,我市粮食购进总量59.11万吨,同比增加1.32万吨,增幅6.37%;粮食销售总量49.9万吨,同比增加2.25万吨,增幅4.72%;年末粮食库存量5.27万吨,同比减少0.1万吨,减幅1.86%。(注:收购量、销售量包含区内、外购销原粮、成品粮数量,下同)
2024年从区外购进粮食(含成品粮折合原粮,下同)11.7万吨,同比减少6.28万吨,减幅34.93%;销往区外粮食29万吨,同比增加6.03万吨,减幅26.25%。
(二)分品种情况
1.全年购进小麦4.81万吨,同比减少0.29万吨,减幅5.69%,其中省外购进3.76万吨,同比减少0.54万吨,减幅12.56%;销售小麦4.7万吨,同比减少1.2万吨,减幅20.34%,其中省外销售0.05万吨,同比减少0.36万吨,减幅87.8%;年末小麦库存1.9万吨,同比增加0.27万吨,增幅16.56%。
2.全年购进稻谷4.25万吨,同比增加1.16万吨,增幅37.54%,其中省外购进0.65万吨,同比增加0.34万吨,增幅109.68%;销售稻谷4万吨,同比减少0.64万吨,减幅19.05%,其中省外销售0.12万吨,同比减少0.08万吨,减幅40%;年末稻谷库存1.59万吨,同比减少0.11万吨,减幅6.47%。
3.全年购进玉米47.62万吨,同比增加2.46万吨,增幅5.45%,其中省外购进6.21万吨,同比减少6.32万吨,减幅50.44%;销售玉米41万吨,同比增加2.63万吨,增幅6.85%,其中省外销售28.85万吨,同比增加6.51万吨,增幅29.14%;年末玉米库存1.35万吨,同比减少0.33万吨,减幅19.64%。
(三)分性质粮食库存情况。年末粮食库存量5.27万吨,同比减少0.1,减幅0.19%。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库存1.84万吨,同比持平;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3.43万吨,同比减少0.1万吨,减幅2.83%。市、县(区)三级地方储备库存2.531万吨,同比增加0.23万吨,增幅9.91%。
三、市场流通情况分析
(一)小麦加工企业萎缩,购销量整体下滑。2024年,我市原粮生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收购本地小麦同比增加2.7万吨,虽然超额完成了基地小麦收购任务,但我市小麦加工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小麦加工量同比减少0.3万吨,减幅47.62%,市场主体不活跃,我市小麦购销量整体下滑。
(二)本地粮源减少,稻谷购进量、区外购进量增加。随着水权改革,近年来我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本地稻谷产量随之减少,我市粮食加工企业以稻谷加工为主,2024年我市稻谷产量仅为1.51万吨,加工量达2.36万吨,产不足需,购进量涨幅明显,省外购进量增幅高达109.68%。
(三)本地玉米产量增加,购销量、区外购销量增加。2024年,我市玉米播种面积比2023年增加2.99万亩,总产量增加1.5万吨,沙坡头区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1382.35公斤,创造宁夏玉米高产新纪录。我市玉米因质量上乘,深受西南地区青睐,省外流通量连续三年稳定在20万吨以上,加之我市畜牧业发展较快,玉米用量进一步增加,玉米购销量有上涨势头。
四、存在的问题
(一)口粮品种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2024年我市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双降,省外购进增幅超1倍,面粉87%依靠省外购进,不仅影响本地面粉加工产业发展和生产,更影响地方储备粮的轮换收储,切实解决我市口粮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守住守牢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底线,是我市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粮油加工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我市粮油加工企业,缺乏创业激情, 规模偏小,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不足,在面对市场需求整体下降的现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发展、提高品质、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自身竞争力上,缺乏积极有效的参与、改造和提升传统粮食产业的意识,实现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升级仍需努力。
(三)玉米对我市粮食流通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我市着力推动粮食稳产增产,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2024年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出栏分别增长12%、22%、24%和15%,饲料企业的需求将有所上升,玉米消费量势必越来越大,应持续提高对玉米市场和企业的关注度。
(四)粮食流通统计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企业购销量统计还不够精准,A因摸底不够全面和入统对象有一定门槛等原因,个别企业和购销量较大的个体工商户还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另一方面企业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统计指标理解不准确,个别企业收购对象复杂,收购的范围较广,统计人员在填写报表时,极易把从生产者购进和从企业购进弄混,出现重复统计、错统、漏统等现象。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统筹抓好粮食市场调控,加大粮食流通环节监管。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发挥好稳预期、稳市场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强化监管执法,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严肃查处各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健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应用和运行长效机制,发挥信息化赋能粮食购销“穿透式”监管作用。进一步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扎实做好粮食保供稳价,保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供能力。
(二)落实原粮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完整粮食产业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中宁县原粮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储备粮源由依靠区外购入向本地生产转变、由基础保障向安全保障转变,确保我市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取得实效的同时有效提高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粮食产业发展的增收机制,借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烘干、收储、物流、加工环节延伸粮食产业链,实现大幅度增值,真正实现农企双赢。
(三)有重点地开展粮食流通统计专项指导、服务工作。统计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用功在平时,关键是抓重点企业。要对购销、加工量较大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每年的购销量、流向和加工量,为真实、客观反映粮食流通情况奠定基础。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指导、服务工作。在集中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培训的基础上,对规模较大粮油加工企业、贸易企业要上门勤检查、勤指导、勤督促、勤沟通,帮助企业分清统计指标含义,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基础统计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