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000014349640501020/2025-00110
文  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责任部门:
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25年09月28日
标  题: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6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6号建议的答复

刘文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我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建议共提出具体建议8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8条,目前已办结7条,不具备办理条件的1条。具体情况如下:

第1条建议不具备办理条件情况:我馆自开馆以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及相关工作政策积极开展工作,持续策划推出高品质交流展览,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深化线上线下活动宣传模式,优化预约参观通道,扩大接待规模,有效提振文旅融合发展节奏。同时,每年向自治区文旅厅汇报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并针对发展困境提出相应意见建议,通过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期望在博物馆建设、服务优化、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第2条建议办理情况:为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组织专业人员赴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咸阳博物院五家一级馆进行学习交流,聚焦交流展览策划、社教活动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对外宣传推广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为我市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同时,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联合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岩画研究中心)举办“人与石的对话——贺兰山岩画”特展,走进福建福清市博物馆、杭州市富阳公望美术馆、绍兴博物馆、兰溪市博物馆进行巡回展示;引进“砚在贺兰”——宁夏博物馆藏贺兰砚作品展、宁夏博物馆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家风展,打破区域壁垒,为馆际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第3条建议办理情况:市博物馆和市文管所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编制数为10人,在编9人,多为历史、文博专业人才,工作开展中缺乏宣传、社教、策展等方面专业人才,针对目前现状,已向人社局上报专业人才缺乏情况,等待后期人员配备。为推动文博队伍专业化建设,单位年初制定了业务培训计划,通过邀请区内文博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和单位内部业务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补短板、强技能、转作风”。截至目前,已开设《宁夏城池研究——中卫古城为例》等2次培训课,课程通过“理论+实践”“讲解+问答”双主线设置方式,为工作人员搭建起与行业领域专家对话的桥梁,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深化了全区文博系统协作联动。

第4条建议办理情况:通过展览创新、教育实践、数字赋能三大路径,将黄河文化、地域历史与现代传播手段深度融合,为“讲好故事”夯实基础。一是聚焦地域特色,举办 “大河之美”书法美术摄影展、“笔墨迎新 绘福纳祥”“砚在贺兰”——宁夏博物馆藏贺兰砚作品展”等主题展览,以笔墨和影像记录中卫自然风光、文化习俗,通过艺术作品展现“活力中卫”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成就,将文化故事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化观众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二是组织开展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培养活动,通过对10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进行专业讲解礼仪、发音技巧、文物知识培训并考核,最终走上讲解岗位。让小小讲解员成为历史的“讲述者”,文化的“传承者”。通过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将中卫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黄河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三是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校园、广场等活动。组织人员利用各历史时期的馆藏文物及文保单位展板进入西关一期、红太阳广场、高庙公园等地,为群众讲解文物保护成果。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引导公众树立保护意识,形成“人人讲文化、人人护遗产”的社会氛围,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历史“动”起来、文化“传”下去。

第5条建议办理情况:借助博物馆数字化项目,将智能机器人讲解、交互式电子屏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厅,打造更加多元化和更具互动性的人文交流新样态,让一件件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同时与中卫新闻传媒集团建立合作关系,运用中卫新闻联播、中卫日报、中卫发布等社交媒体、短视频,提高博物馆宣传的覆盖面和触达率。利用中卫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陆续上线“红领巾讲解员讲文物”“文物精品展”“文物拼图游戏”,让馆藏文物“近在眼前”,使公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截至目前,利用中卫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布展示展览、社教活动、预约参观等信息74条,浏览量达20518人次,各类文博活动在中卫日报、中卫电视台、学习强国中卫号等市级媒体报道6次,在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及省外网络媒体报道3次,有效提升了博物馆传播力度与广度。

第6条建议办理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精神,与第九中学、第六中学、第七小学等沙坡头区教育局所属的21家学校签约,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努力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为将馆校合作落实落地,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展览、合唱、主题演讲、敬献花篮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有深度、广度的学习平台;联合第六中学开展“清明寻春 手作寄思”主题活动;与第十二小学联合开展“黄河文化我传承  红领巾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创意沙画”“金箔烫画”等研学活动10余次。组织“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宣传活动3次,充分利用博物馆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第7条建议办理情况:为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市博物馆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时全时美迎元旦 新年伊始庆新春”“迎新春 赠春联 送祝福”“闹元宵 猜灯谜”“清明寻春 手作寄思”“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系列活动5次,通过剪纸、印福字、绘脸谱、活字印刷、画团扇等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使“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之夜”“文博课堂”等文化品牌“活起来”“亮起来”。进新墩社区、人民广场、托养院等场所开展“流动博物馆”下基层宣传活动6次,通过发放宣传册、讲解文物展板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关注度。组建50名“红领巾讲解员”、馆内讲解员利用周末、节假日及固定志愿讲解服务时段开展志愿讲解百余次,极大丰富博物馆讲解服务供给,为观众切实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组织讲解员参加2025年宁夏导游及讲解员大赛等各类比赛,有效提升讲解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接待省内外参观团体47个,散客近5万人,配合开展各类培训、讲座5次,满足公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第8条建议办理情况:为融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优质文创和旅游商品,提高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加快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市博物馆坚持市场化思维,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将黄河文化、岩画元素、文保单位等内容融入产品设计开发中,研发设计内涵丰富的瓷盘、茶托、丝巾、保温杯、咖啡杯、帆布包、岩画拓片礼品、尺子文具等突显中卫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12类44种,促进文化旅游资源与高端设计机构对接合作,有效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及电话:孙学茹  0955-7654861



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            

2025年9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