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民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07/2019-00094
文  号:
卫民发〔2019〕86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民政局
责任部门:
市民政局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19年08月15日
标  题:
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卫民发〔2019〕86号

政协中卫市委员会办公室: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学养结合”方式养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结合老年服务工作实际,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分别成立了老年大学,并以老年大学为龙头,充分发挥引领市县区老年教育和养老服务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各老年活动中心、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场所学习养老两不误。特别是以中卫市老年大学为突出代表,扎实开展各项学养活动,增强了老人们的幸福感。

一、以老年大学为主线,“学养结合”养老模式逐步推展

(一)配齐功能设施。市县区老年大学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设有多功能厅、电脑室、舞蹈室、器乐室、书画室、棋牌室、健身室等多个活动厅室。配齐了音乐、器乐、舞蹈等音响、乐器、投影仪、演出服装等设施设备。前来老年大学参加学习活动的每年以300余人的速度大幅增长,截止目前,市县区老年大学教学班达到20多个,在册学员人数达到1100人。同时,已运营的18家社会养老机构设立了固定学习场所“老年大课堂”,2018年底又统一标配了“老人爱心书屋”,配置了投影仪、多媒体、阅读书籍、网络视频电影等学习设备,定期组织在院老人学习,老人们茶余饭后学习乐趣多多,精神食粮丰富。

(二)传播社会正能量。始终坚持宗旨意识,坚定政治立场,组织参学老人积极参加市县区离退休干部宣讲报告会、老干部经济观摩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成就展等活动;成立了多个“趣味型”学习小组,建立了微信群管理,定期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到每个学员,让每个学员回去后再告知自己周围的老人,形成传播联动;组织学员制作各种活动美篇,通过网络、微信展示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三)学习实践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养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不同功能班,分别举办书法知识讲座、健康知识讲座、迎新春联谊会、广场红歌演唱会。管弦乐团参加了市直机关工委、市文联等8部门组织的工业园区春节慰问活动。舞蹈班参加了全市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书画班、绘画班协同书画协会举办了送春联活动。音乐初级班、中级班、文学欣赏班开展了室外教学、春季踏青游园活动。合唱团、民乐团、电脑班、文学欣赏班、音乐中级班、器乐班、书法班、绘画班等班团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联谊联欢会,丰富了“学养结合”内涵。

(四)突出活动主题。一是编排文艺节目,参加了市县区广场文化专场演出,参加了全区离退休干部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多个节目获奖。二是举办了“爱我家乡”摄影作品展,展出优秀作品57幅。举办了“迎国庆”书画摄影展,展出作品40幅。举办了欢度重阳节书画摄影展,展出作品110幅。征集选送书画摄影作品200余幅,参加了全区书画摄影联展、全区老干部摄影比赛等活动,多个作品获奖。三是组织参加了“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征文比赛等,共征集理论文章38篇,四篇征文获奖。四是举办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健身运动会,295名学员参加了乒乓球、象棋、跳棋、扑克等9个项目的比赛,各项老年学习服务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效带动了基层镇乡、社区居会等养老服务机构场所的相关“学养”活动,让各类养老服务活动机构成为老人学习的校园,开心的乐园,养老的花园。

(五)开展传承教育。各县区教育部门充分发挥社会育人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引导、传承、关爱作用,邀请“五老”进学校课堂开展“初心点亮童心”等活动,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懂规矩 知礼节”“学英雄 见行动”“存孝心 爱国家”等传统美德,进一步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效地点燃了老同志的“光和热”。

二、以优惠待遇为依托,“学养结合”服务资源渐次开放

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7亿多元,建成了中卫市“五馆一中心”、中卫数字图书馆,中宁县文化馆、图书馆、健身广场,海原县图书馆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文化馆1个分馆2个,县级文化馆2个;市级图书馆1个分馆5个,县级图书馆2个;博物馆3个,影剧院3个;乡镇标准化综合文化站33个,村级文化室442个,社区文化室26个,数字“农家书屋”452个,农民文化大院193个,健身休闲场所1494个;民间文艺团体106个,乡土艺术人才1102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一)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根据自治区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错时延时服务及工作人员劳务补贴办法》,拓展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双休日、节假日免费开放,对暂不能免费开放的鼓励实行低票价或重要节假日票价优惠。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制定免费开放目录,向社会和老人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免费开放服务。

(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普惠供给。逐步推广以县(区)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和“馆外图书馆分馆”新模式,促进各类图书馆联盟,实行区域内图书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展览讲座互联互通。深入开展“书香中卫”全民阅读活动,引导老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奖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文艺作品,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完善《重点文艺作品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演出补贴、配套奖励等方式,鼓励各级各类文艺院团创作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老年文艺节目。开办“小剧场”,扶持公园文化广场建设,支持秦腔、京剧等优秀地方戏曲和民族文艺节目的发展推广,提高老年人广场演出设备质量和节目表演水平。围绕老年朋友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基本需求,增加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信息服务,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优质通,为老人们提供多种喜闻乐见的“学养”资源。

(三)活跃老年群体文化精神生活。组织县区、镇乡、村居开展老人广场文化展演、文艺会演、书画摄影作品展、社火大赛和全民健身等系列文化活动。支持民间老年文艺团队开展农村小戏小品、传统文艺节目、农民书画作品、优秀手工艺品等民间文艺交流互动。积极组织全市贫困老人参加宁夏特困老人家乡游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快乐舒适温馨养老。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学养结合”养老模式,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发挥老人余热,服务社会实践,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谢谢您们对民政工作的支持!恳切希望您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中卫市民政局        

2019年8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