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80号提案的答复
卫民发〔2023〕51号高秀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救助服务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共提出具体建议3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3条,目前已办结。具体情况如下:
第1条建议办理情况:明确部门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不断完善“8+1”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由分散的单项救助转变为综合的救助体系,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印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中卫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充分调动住房、教育、人社、医保等单位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推进工作落实,形成救助合力。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的通知》《社会救助工作抽查制度》等文件,形成市、县(区)民政局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乡镇(街道)具体抓落实,村(社区)积极配合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调动社会救助入户核查员、帮扶责任人和网格员等基层力量,按照时间节点,加大入户排查力度,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盯、有人干,确保社会救助工作落实落细。
第2条建议办理情况:落实救助政策,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是统筹使用好救助资金。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实施低保“扩围+增效”和高龄津贴“提标+扩围”,发挥临时救助救急解难作用,扩大救助范围、提升救助效能,确保社会救助资金规范有效使用、安全高效运转,按月足额发放救助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8月底,全市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629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6.9万人次。其中,城乡低保对象101261人27250万元(农村低保84278人21070万元);高龄津贴对象10452人1951万元(新增高龄津贴对象3387人180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850人1181万元;临时救助13814人218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41488人次3726万元。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6892人(农村低保14480人、城市低保2412人)。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运用自治区“民政云”低收入人口、核对等系统进行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业务办理,有效提升精细化、数字化水平。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充分发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作用,通过走访入户、主动发现、定期复核等方式,做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加强核对机制建设。通过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立与公安、人社、住建、不动产、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通道,与宁夏银行、黄河银行、邮政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联通专线,实现救助对象家庭信息线上查询、反馈,使社会救助核对经办周期大幅缩短,进一步提高了困难群众救助对象信息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7.95万户23.98万人次。四是提升救助效能。公开社会救助热线,加强电话值守,确保热线畅通、耐心接听群众来电,及时提供求助、咨询、投诉等服务,将“12349”民政服务热线并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及时解决每一件群众诉求,确保群众受助有门、救助及时。同时,运用“民政云”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我的宁夏”APP等平台,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申请、核查、办理等服务。
第3条建议办理情况: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通过购买服务开展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服务时的对象排查、家计调查、业务培训、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经办能力。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市本级财政投入166万元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7个,服务内容主要有“帮困、助老、助残、未成年人保护、居民融合、乡村振兴”等服务。各承接单位已深入项目服务点开展了“期遇颐乐”关爱农村老人、幸福“食”光农村老人照护能力提升、“众爱公益”助力困难家庭、残疾人入户康复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服务活动,受益人数达7000余人。二是规范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制度、服务流程、人员配备、购买服务等规范化建设,全市全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现场观摩会在中卫成功举办,为全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中卫经验。统筹12万元购买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日常运营管理第三方服务,规范入驻社会组织管理,加大培育孵化力度,提升基地运营管理水平,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积极承接入户评估、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等事务性工作。三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县(区)、乡镇(街道)配置社会救助入户核查员60名,配齐村(居)级社会救助协理员512名,运用“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带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做到对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救助”,实现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我们虽然在低收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您提案中所提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下步,我们将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认真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加强规范管理、动态管理,持续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工作,健全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谢谢您对民政工作的支持!恳切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中卫市民政局
2023年9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