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不断创新人才政策举措,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扎实推进制度保障、人才培育、业务指导、示范引领,持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正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以谋篇布局为引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关键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六特”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印发《市农业农村局“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中卫市“特色农业+人才”行动计划》《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农业人才工作制度》《中卫市农业系列职称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和路径。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建立、职称评聘、能力素质培训等工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20060人,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奠定坚实人才支撑。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为依托,创新“公立农民培训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田间学校+农民”“公立农民培训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田间学校+农民”等模式,累计建成农村创业创新基地15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721个、家庭农场145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2家,为农村实用人才创造就业岗位、提升种养技能。统筹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建成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1个、农民田间学校21所,审核认定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实操基地14个。依托海原县全国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建设、中宁县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技能提升行动、自治区移民安置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等,2022-2023年培训以种植养殖技术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4180人。选送19名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培育项目,遴选28名乡村产业振兴人分赴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参加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训,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坚持“政策引导、协调联动、就业优先、增收导向”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落实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定政策,累计评定农民高级农艺师15人、农民农艺师30人、农民助理农艺师6人。近3年来,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60余期,培训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农民3920名,完成农民素质提升培训3290人。巩固完善“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通过送科技下乡、田间课堂、科技示范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试验示范、成果推广应用等,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高效栽培管理等新品种、新技术。2023年以来,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试验示范60余项,带动农民1.3万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