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卫市国动办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把脉、靶向施治”为核心,以“摸清底数、消除隐患、提升效能”为目标,全面开展人防工程评估鉴定专项工作,通过精准排查“病灶”、科学制定“处方”,推动人防工程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精密“体检”查病灶,多措并举摸清底数。摒弃“走过场”式检查,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主管部门+防护设备+管理单位”多领域评估鉴定小组,采取“望”基础资料、“闻”现场情况、“问”管理人员、“切”设备功能等方式,对人防工程“审批-设计-建设-维护”全过程“把脉”,对主体结构稳定性、防护密闭效能、内部环境、设备设施老化程度等全方位“诊断”,累计完成9处老旧人防工程深度“体检”,并建立“工程概况+隐患清单+风险等级”详细档案。经排查,共发现防护设备缺失、主体渗水返潮等“高危病灶”3处、设备老化、标识不全等“常见症状”7处,为后续处置提供精准依据。
精准分类开处方,对症下药消除隐患。依据“体检”结果,评估鉴定小组提出初步“诊断”意见,实施“红黄蓝”三级风险管控。对存在严重结构性隐患的“红标”工程,果断采取“工程处方”,封闭停用、加固补强或列入报废计划;对设备老化、功能退化但主体安全的“黄标”工程,开出“技改处方”,针对性升级改造通风、防化、给排水系统,更换失效防护门,提升工程可用性;对基础较好的“蓝标”工程,优化“管理处方”,完善日常巡查维护规程,制定预防性保养计划,确保持续健康状态。针对个别“疑难杂症”,联合具有技术鉴定能力和检测资质的单位,会同自治区国动办“集体会诊”,对症下药,彻底消除“病根”。
未雨绸缪建机制,全面巩固“诊疗”成效。坚持“治未病”原则,推动人防工程“巡诊”常态化、“调理”规范化、“治疗”制度化工作落实,深化协同治理,建立与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合处置机制,将人防工程安全纳入城市公共安全“一张网”。持续巩固深化评估鉴定成果,严把安全底线,盘活存量资源,推动我市人防工程建管用迈入更规范、更安全、更高效的新阶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